朕的三个逆子集体造反了
一个私铸兵甲勾结边将,扬言要踏平西域;
一个假借治水之名杖责御史,带兵夜围寝宫;
一个默不作声卷走《永乐大帝本纪》,北上称王。
满朝文武嗑着瓜子看戏, 邻国狂喜递来瓜分晟国的条约……
1
晨光透过精雕的窗棂,洒在紫宸殿的金砖上。
我揉了揉因戴了一早晨冠冕而发酸的脖颈,挥手屏退了左右侍从。
总算清净了。
每日早朝,听着那群大臣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我总忍不住翻白眼。
想我李明,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普通社畜,怎么就穿越成了这晟国的皇帝?
还好凭借超越千年的见识,把这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富民强,朝野清明。
我拿起御膳房刚送来的糕点咬了一口,太甜了,齁得慌。
不如现代的芝士蛋糕好吃。
下意识地想摸手机刷会儿朋友圈,手伸到一半才反应过来,只得无奈地笑笑。
案几上奏折堆叠如山。
我叹了口气,认命地拿起最上面一份。
边关急报?
莫不是哪国又来犯境?
我打起精神细看。
看着看着,我的眉头越皱越紧。
不是什么军国大事,竟是礼部转呈的藩国国书。
上面措辞委婉,但字里行间全是对我那大皇子
李琮的控诉。
说他在出使期间,看中了人家国王的宝贝公主,整日纠缠不休。
不仅荒废正事,还纵容手下与王室卫队冲突,差点引发外交事故,连正在商谈的边贸协定都受到了影响。"这个逆子!”我气得一把将国书拍在桌上。
我堂堂晟国皇帝,治国平天下不在话下,怎么就教出这么个不成器的儿子?
我想起几年前,李琮还是个少年时,总缠着我讲历史故事。
我那时满腔父爱,想着要培养个出色的继承人,便常把他抱在膝头,给他讲秦始皇嬴政的故事。"父皇,秦始皇很厉害吗?”他睁着亮晶晶的眼睛问我。"当然厉害,”我摸着他的头,“他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筑长城以御外敌,是个真正的雄主。”
我当时讲始皇帝的雄才大略,指望能激发儿子的雄心壮志,也告诉他权力需要克制,要不就有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
可这孩子只学到了“虎狼之心”,却没学会“仁政爱民”。
殿外传来更楼声,将我从回忆中拉回现实。
我盯着那封国书,越想越不是滋味。
不行,我得再和他谈谈。
这次定要好好说清楚,为君者当以仁德为本,不能只知杀伐。"来人,”我扬声道,“传大皇子即刻入宫见朕。”
太监领命而去。
我望着殿外湛蓝的天空。
希望这次,他能明白为父的苦心。
2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殿外便传来沉重的脚步声。
李琮一身戎装未卸,带着猎场上的血腥气大步走进来,甲胄铿锵作响。"儿臣参见父皇!"他声音洪亮,带着几分刚从校场回来的亢奋。
我看着他这副模样,强压下不快,尽量温和地开口:"皇儿可知,我召你来所为何事?"
他眼睛一亮:"莫非父皇终于决定对西域用兵?
儿臣愿为先锋!"
我揉着眉心,尽量耐心引导:"我是想与你谈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