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点点头,眼中流露出真切的心痛:"儿臣都知道了。
两位兄长一时糊涂,伤了父皇的心,儿臣...儿臣心里也很难过。"
他沉默片刻,忽然跪倒在地:"父皇,儿臣有一事相求。""说吧。"我示意他起身。
他却坚持跪着,抬头看着我,目光坚定:"儿臣请求父皇准许,让儿臣前往北地边陲历练。
那儿苦寒贫瘠,正需要人手。
儿臣愿为国守边,也为父皇分忧,更要用实际行动证明,皇室子弟并非都是..."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再明白不过。
我看着他诚恳的眼神,听着他体贴的话语,多日来的郁闷的情绪被驱散了一些。
是啊,我还有这个儿子。
他不像他兄长们那般张扬,却稳重懂事,知道为父亲分忧。
"好,好孩子。"我亲自扶他起来,"难得你有这份心和志气,朕准了!"
我当即下旨,封他为北地巡边使,赐予他相应的权力和物资,又特意赏赐他许多御寒的衣物和用品。
他恭敬地叩谢皇恩,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既不显得过分激动,又充分表达了对我的感激之情。
看着他退出殿外的背影,我终于感到一丝欣慰。
也许这个儿子,才是真正明白事理的那一个。
他不追求虚名,不贪图享乐,愿意去最艰苦的地方历练,这才是皇室子弟该有的担当。
这一刻,我仿佛又看到了希望。
或许我的教育方式并没有错,只是需要找到对的人。
李珏的主动请缨,像是一道阳光,照进了我这些日子以来阴郁的心情。
我端起他送来的那盏茶,温度正好。
茶香氤氲中,我轻轻舒了口气。
9
送走李珏后,我脸上的笑意渐渐敛去。
独自站在空旷的大殿中,方才的欣慰感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疑虑取代。
不是我不信任这个儿子,实在是被前两个伤得太深。
他们每一个在开始时都表现得那么好,那么令人放心,可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