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黑暗放大了恐惧,也像一把钥匙,猛地打开了记忆深处那扇被忽略的门。过去三个月里,那些被他归类为“巧合”、“城市生活的机械重复”的琐碎片段,此刻裹挟着全新的、狰狞的寒意,汹涌地冲进脑海:
***京A·73921。** 连续加班到深夜的第十天,走出冰冷的写字楼,寒风像刀子刮着脸。那辆熟悉的深绿色出租车,如同幽灵般准时滑到他面前。车窗摇下,还是那个戴着压得很低的黑色鸭舌帽的司机,帽檐下的阴影遮住了大半张脸。他用一种毫无起伏、缺乏人类温度的平板语调问:“去林家别墅?”——陈默从未提过这个地名,他甚至不知道这座城市是否真有一个林家别墅。
***十点零三分的复读机。** 每天上午,当办公室的挂钟指针刚刚越过十点零三分那条无形的刻度线,同事张姐那略显富态的身影必定会准时出现在他工位旁的过道上。她脸上挂着模式化的、热情洋溢的笑容,声音不高不低,字正腔圆,像设定好的广播:“小林,今天也要加油哦,项目马上收尾了。”——每一天,每一个字,甚至那微微上扬的尾音和鼓励性的点头动作,都如同精确复刻的录像带,分毫不差。项目,其实早已陷入僵局。
***错误订单的永恒循环。** 公司楼下那家小小的“转角咖啡”,弥漫着烘焙豆子的焦香。连续三周,无论他前一天点了什么,是香醇的拿铁还是苦涩的浓缩,只要他第二天站到柜台前,那个年轻的、眼神有些飘忽的咖啡师总会在他开口前抬起头,用一种近乎梦游般的语气问:“还是中杯美式,去冰加奶?”——仿佛他陈默的人生,被设定成了一个只喝中杯美式的符号。
这些碎片,这些曾经被轻易忽略的“日常噪音”,此刻在“死亡短信”和“自拍头像”的催化下,瞬间拥有了全新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意义。它们不再是孤立的巧合,而是冰冷链条上紧密咬合的环节,共同指向一个令人绝望的结论——他的生活,他的一举一动,甚至他的存在本身,都笼罩在一张巨大的、无形的网中,被某种力量精准地观测、记录,甚至……操控。
冰冷的恐惧终于攥紧了他的心脏,几乎让他无法呼吸。他蜷缩在床沿,在浓稠的黑暗里,像一头被困在陷阱里的野兽,徒劳地对抗着四面八方涌来的、无形的恶意。
窗外的天色,在陈默感觉像是熬过了一个世纪之后,终于透出一点灰蒙蒙的惨白。光线微弱,却足以驱散部分令人窒息的黑暗。他像一具被恐惧抽空了力气的木偶,挣扎着从床上爬起,脚步虚浮地挪进书房。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和灰尘的味道。他没有开灯,径直扑向那张陪伴了他多年的旧书桌。
最底层的抽屉,被他近乎粗暴地拉开,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他双手在里面胡乱地翻找、摸索,指尖掠过冰冷的U盘、散乱的名片、废弃的充电线……直到触碰到一个冰凉、坚硬、带着皮革质感的方形物体。
他猛地将它抽了出来。
灰尘在熹微的晨光中飞舞。那是一个深棕色的硬壳笔记本,封面是冰冷的触感,边缘已经磨损,透露出岁月的痕迹。笔记本的正中央,嵌着一个小小的、黄铜色的密码锁,在微弱的光线下泛着冷硬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