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供的信息模糊不清,却又似乎隐隐指向某个方向。
林姐敏锐地注意到陈锐话语中的不自然:"小锐,你具体什么时候看到的?那几个人长什么样?"
陈锐眼神闪烁了一下:"就...就前几天吧,我没太注意。当时害怕,赶紧走了。"他转向陈国峰,"爸,您也别太累着。秦昊他...哎,他总是惹事,您别为他气坏了身体。"
这句话像是一杯温水,恰到好处地浇在陈国峰心头那块对亲生子冰冷坚硬的土地上,让他对养子的懂事更加欣慰,对亲生子的厌恶又加深了一层。
技术科那边终于有了突破。在工厂更深处一个废弃的润滑油桶后,找到了一把被丢弃的凶器——一把特制的匕首,刃口布满锈迹却依然锋利,独特的放血槽设计证实了是黑市上流通的"黑牙"。
"凶手很狡猾,故意让刀生锈,增加破伤风风险,就算一时不死也能加重伤害。"法医评价道,"心理极度残忍。"
刀柄上提取到的几枚模糊指纹中,有一枚特别引起了技术人员的注意——它似乎与某个存档的青少年指纹有相似之处,但需要进一步比对确认。
同时,外围排查的队员反馈,有附近居民证实,最近确实见过类似秦昊的年轻人在工厂一带出现,行色匆匆。还有一个夜市摊主表示,秦昊曾在他的摊上买过烟,抱怨过"有人找麻烦"。
线索,似乎正在不经意地朝着陈国峰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汇聚。但他固执地将其归咎于儿子的恶劣本性带来的巧合。
他甚至对前来询问秦昊情况的亲戚发了火:"他失联?他哪天不失联?死了吗?没见到尸体就别来烦我!我就当没这个儿子!"
他亲手,将通往真相最近的那扇门,死死堵上。而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怒吼的时候,法医正在对死者进行详细解剖,并在胃内容物中发现了一些尚未完全消化的食物——那是秦昊最爱吃的、家附近那家老字号馄饨店的特色馄饨。
3. 转折:证据链指向与养子嫌疑
三天过去了,案件侦破陷入僵局。陈国峰的压力越来越大,媒体开始关注这起恶性案件,上级要求限期破案。
他几乎住在刑警队,眼睛布满血丝,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每当看到白板上秦昊的名字和照片,他就会烦躁地转身,强迫自己关注其他线索。
但这天上午,技术科送来了突破性的报告。
通过对凶器刀柄上指纹的增强处理和技术比对,确认其中一枚指纹与秦昊的指纹高度吻合。同时,尸体衣物上沾染的少量特殊纤维,与某种高档汽车内饰地毯的纤维成分高度一致——这种车型最新款,价值不菲,绝非秦昊能接触到的。
最关键的是,天网系统的摄像头捕捉到了案发当晚的关键片段:晚上10点08分,秦昊独自一人步行进入工厂区域;10点32分,一辆黑色豪华轿车驶入附近路口;11点17分,同一辆车驶离;凌晨1点左右,一个模糊的人影从工厂区域匆忙走出。
"秦昊是自行前往工厂的,他要去见一个人?然后那辆车随后出现?"林姐分析着,"开车的人很可能就是凶手,或者凶手的同伙。"
死者身份几乎可以肯定就是秦昊。警方开始围绕他的社会关系进行深入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