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拄拐杖的老人叹气道:“这也怨不得他们,谁不想给孩子最好的呢?要是咱们村小能办好点...”

陈曦突然灵光一闪:“爷爷奶奶,如果咱们学校办得特别好,你们觉得外出打工的家长会愿意把孩子送回来读书吗?”

“那当然!谁不想一家人团聚啊?”老奶奶停下摇扇的手,“可是咱们村小怎么能比得上城里学校?”

“我们可以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陈曦越说越兴奋,“一个老师只带几个学生,因材施教。还可以开设特色课程,比如乡土文化、自然探究。提供课后托管服务,解决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

老人们面面相觑,然后纷纷点头: “这主意不错!” “要是真能这样,我让我儿子把孙子送回来!” “咱们村的传统文化确实该有人传承...”

正说着,村委会的大喇叭突然响了:“各位村民注意了,今晚七点半在村委会开会,讨论学校发展事宜,请大家准时参加!”

陈曦惊讶地看向老人们。银发老奶奶神秘地笑了:“赵校长动作真快,下午就找村支书商量了。看来是要大力支持学校改革了!”

这一夜,陈曦失眠了。她躺在床上,脑子里不断回响着家访时的所见所闻:小宇渴望的眼神,小芳被水泡白的小手,小浩的眼泪,还有老人们对团聚的期盼...

凌晨三点,她突然坐起来,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搜索资料、做方案。窗外,蟋蟀鸣叫,月光如水洒在书桌上。陈曦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一个个想法变成文字和图表。

她调研了国内外小规模学校的成功案例,结合李家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改革方案。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窗棂时,陈曦终于完成了《李家村小学教育改革方案》。

她伸了个懒腰,虽然一夜未眠,却精神焕发。推开窗,晨风拂面,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清香。远处的山峦在晨曦中显出朦胧的轮廓,新的一天开始了。

而陈曦知道,对李家村小学来说,这可能是全新开始的一天。

3 改革曙光

早晨七点,陈曦抱着笔记本电脑,怀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敲响了赵校长办公室的门。令她惊讶的是,办公室里已经聚了好几位老师,大家都在热烈讨论着什么。

“小陈老师来得正好!”赵校长招招手,“我们正在说你家访的成果呢!听说昨天很有收获?”

陈曦点点头,打开电脑:“校长,各位老师,我根据家访了解到的情况,做了一个改革方案,想请大家看看。”

赵校长戴上老花镜,其他老师也围拢过来。陈曦开始讲解她的方案:“我们可以把学生少的劣势变成优势,开展小班化、个性化教学。同时开办课后托管和周末兴趣班,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看护问题...”

随着PPT一页页翻过,老师们的表情从好奇变为专注,最后变得兴奋起来。

“好!好!这个思路好!”赵校长一拍桌子,茶杯里的水都溅了出来,“小陈老师,你这一夜没白熬!这个方案太及时了!”

李老师激动地说:“我可以教书法!我年轻时还得过奖呢!咱们村的传统文化确实需要传承。”

科学老师郑老师接话:“我负责自然课吧,我最熟悉咱们这的山山水水了。可以带孩子们去后山认植物,去小河旁探访水生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