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山区时,慧欣坐在副驾驶,看着窗外掠过的红枫,轻声说:“其实这样也很好,对不对?”
沈俊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嘴角扬起一个温柔的弧度:“对,这样很好。”
他知道,有些爱不必占有,有些陪伴不必朝夕。他们会在各自的轨道上,守护好自己的责任,也会在公益的路上,彼此遥望,彼此支撑。就像这年年盛开的红枫,虽然不能扎根在一起,却能在同一片秋天里,共享同一片温暖的阳光。
后来,有人在公益展上看到过一幅画,画里有两棵并排的红枫树,树下站着一男一女,没有牵手,没有拥抱,只是并肩看着远方,风里飘着漫天的红枫。画的落款是两个字:俊欣。
公益展的那幅画,后来被沈俊买了下来,挂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来谈合作的客户问起,他总笑着说:“这是一位朋友画的,很贴合我们做公益的初心。”只有他自己知道,画里那两棵并肩的红枫,藏着他和慧欣之间所有未说出口的情愫。
又一个秋天,慧欣负责的“乡村教师培训计划”需要企业赞助,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沈俊。她抱着方案走进他的办公室时,目光先落在了那幅画上,愣了愣才开口:“没想到你把它买下来了。”
“画得好,该被好好收藏。”沈俊递过一杯温咖啡,和从前一样只加了半块方糖,“方案我看过了,资金没问题,我们还可以派企业的培训师协助你们。”
合作推进得很顺利。他们一起去各个乡村学校调研,一起和老教师们座谈。有次在偏远的山村,晚上停电了,两人就坐在煤油灯旁核对名单。慧欣凑在灯下写字,发丝垂落在纸上,沈俊伸手想帮她拨开,手到半空又收了回来,转而拿起桌上的火柴,给她重新点了根蜡烛:“亮一点,别伤了眼睛。”
慧欣抬头看他,眼里映着跳动的烛火,轻声说:“沈俊,这些年,谢谢你。”谢谢你一直陪在公益这条路上,也谢谢你懂我的克制。
沈俊没接话,只是把自己的外套披在了她肩上,山里的秋夜,确实凉。
变故是在年底发生的。沈俊的妻子突发并发症,需要转去北京治疗。他连夜安排好一切,临走前给慧欣打了个电话:“培训计划那边,可能要辛苦你多盯一下。”
“你放心去,这边有我。”慧欣的声音很稳,“有任何情况,随时给我打电话。”
沈俊在北京待了三个月。这期间,慧欣每周都会给他发一条信息,不是问工作,而是说些琐碎的事:“你女儿上次来参加公益活动,帮小朋友们画了板报,大家都很喜欢”“你家楼下的桂花开了,我托阿姨给你妻子带了点晒干的桂花,泡茶对身体好”。
直到春天来临,沈俊的妻子病情稳定下来,他才带着家人回来。回来的第一天,他就去了公益办公室。慧欣正在给志愿者们开会,看到他进来,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平静,只是在散会后,递给他一份整理好的报告:“都按计划推进着,没出什么问题。”
“辛苦你了。”沈俊接过报告,犹豫了一下,又说,“我妻子说,谢谢你的桂花。”
“举手之劳。”慧欣笑了笑,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盒子,“对了,给你女儿带的,她上次说喜欢这个样式的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