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天目山余脉的雨,总带着股土腥气。
青溪村的老人们说,这是山在喘气——地下的脉气顺着石缝往上冒,混着溪水的潮气,就成了能养人的雨。可1987年那个台风夜,山里的气却变了味。
十六岁的陈砚秋蹲在村后塌了半边的山洞里,指尖刚触到那枚铜罗盘,就被一股麻意钉在原地。他看见溪水化成银带,缠住村后的山;看见山尖飘着的白气弯成老人的模样,正往他手里的罗盘里钻;还看见二十年后的自己,背着这枚罗盘站在黄山脚,听一个叫苏九真的老头说:“地脉认善不认恶,你要是敢用它谋私,我头一个打断你的腿。”
那夜之后,陈砚秋的人生里多了两样东西:一枚刻满纹路的寻脉盘,和老周头塞给他的半本线装札记。札记第一页写着:“风水不是改命的法,是顺天的手艺。”末页留着片枯柏叶,是老周头年轻时在青溪村种的第一棵树的叶子。
后来他才知道,那枚罗盘里藏着的不是风水术,是无数双眼睛——老周头的,苏九真的,终南山陆清玄的,还有天下所有守脉人的。他们都在等一个人,带着寻脉盘走遍山河,把那些散在地里的善念、藏在人心的福气,一点点攒起来,填进每一条快要断的地脉里。
而1987年那个台风夜,陈砚秋攥着罗盘走出山洞时,青溪村的溪水正绕着他的脚腕转,像在说:“该你了。”
《地脉手札:寻源与修福》
第一章:青溪村的罗盘与少年
青溪村卧在天目山余脉的褶皱里,一条溪水从村头绕到村尾,水色常年是透亮的青,村里人都说这是沾了山的灵气。陈砚秋是村里最特别的少年,不爱跟同伴摸鱼捉虾,总爱蹲在老樟树下看风水先生老周头摆弄罗盘,听他讲“山管人丁水管财”的老话。
老周头是外乡来的,据说年轻时走南闯北看了半辈子风水,后来腿脚不利索,便在青溪村落脚。他屋里总堆着些发黄的古籍,还有个缺了角的罗盘,陈砚秋每次去,都能看见老周头对着罗盘指针发呆,嘴里念叨着“地脉动了”“煞气隐了”之类的话。
十六岁那年夏天,台风连着刮了三天,村后的山体塌了一小块,露出个黑黢黢的山洞。村里人大都躲在家里,陈砚秋却揣着把柴刀钻进了山洞——他听老周头说过,山塌之处往往藏着地脉痕迹。
山洞里潮气很重,石壁上渗着水珠。走了约莫二十步,他的脚踢到个硬东西,弯腰一看,是个巴掌大的铜罗盘,盘面刻着密密麻麻的纹路,边缘缠着半圈红绳,绳子都快朽成灰了。他刚把罗盘攥在手里,指尖突然传来一阵麻意,像是有细流顺着指尖往胳膊上爬,眼前竟晃过一串画面:青溪村的溪水变成了银带,缠绕着村子背后的山,山尖上飘着团淡淡的白气,像是个弯腰的人影。
等他回过神,台风已经停了。他攥着罗盘跑回老周头家,推开门就喊:“周伯,你看这是什么!”老周头正坐在门槛上晒草药,看见罗盘的瞬间,手里的药筐“哐当”掉在地上,爬起来就抓过罗盘,指腹在盘面纹路上来回摩挲,眼泪都快下来了:“这是‘寻脉盘’啊!我师父说过,这罗盘能辨地脉走向,找龙穴点位,几十年前就失传了,你从哪儿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