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陈砚秋把山洞的事说了,老周头盯着他看了半天,突然叹了口气:“你这孩子,怕是要接我没接完的活。这寻脉盘认主,它选了你,往后你就得跟地脉打交道了——但记住,风水不是改命的法子,是顺天的手艺,要是想着用它谋私利,迟早会被地脉反噬。”

打那天起,老周头开始教陈砚秋风水术。清晨带他去村后的山,教他看“龙脊”——山的起伏要像龙背,不能断;中午蹲在溪水边,教他辨“水脉”——水流要弯不要直,直水散财,弯水聚气;晚上在灯下翻古籍,教他记“点位”——寻龙点穴不是找个好地方就行,得看“来龙去脉”,比如村东头的磨盘石,正好对着溪水转弯的地方,那是“挡煞点”,要是挪了,溪水的煞气就会冲到村里。

陈砚秋学得快,半年就能拿着寻脉盘帮村里人看阳宅。有户人家盖新房,地基挖到一半总出水,陈砚秋带着罗盘去了,蹲在地基边看了会儿,指着西北角说:“这里是‘水眼’,得埋块青石板,石板上刻个‘镇’字,再种棵桃树,就能把水挡住。”那户人家半信半疑照做了,第二天地基里的水真就退了。

可老周头总提醒他:“你现在看的都是小局,往后遇到大局,比如阴阳宅相冲、地脉受损,光靠这点本事不够。等我把该教的都教你,你得去趟黄山脚的‘地脉堂’,找个叫苏九真的人,他懂‘斩脉法’,能教你调地脉的真本事。”

这话没说满一年,老周头就走了。临终前,他把一本线装的《地脉札记》塞给陈砚秋,断断续续地说:“苏九真……脾气怪,你带着罗盘和札记去……记住,修风水先修德,地脉认善不认恶……”

老周头下葬那天,陈砚秋抱着寻脉盘和札记坐在坟前,青溪村的溪水在他脚边流着,罗盘指针轻轻转着,指向黄山的方向。他知道,自己该离开青溪村了。

第二章:黄山脚的怪人

陈砚秋背着行囊,揣着寻脉盘和《地脉札记》,走了七天,才到黄山脚的汤口镇。镇上人说,地脉堂在镇后的竹林里,可找了三天,连个堂口的影子都没见着——竹林里只有间破木屋,屋前堆着劈好的柴,屋后种着几畦青菜,门口挂着块木牌,上面写着“看病不卖药,看风水不收银”。

他在木屋门口蹲了两天,第三天清晨,看见个穿灰布衫的老头扛着锄头从竹林里出来,头发花白,脸上刻着不少皱纹,眼睛却亮得像鹰。那老头看见他,没说话,径直走到屋前劈柴。陈砚秋连忙站起来:“您是苏九真前辈吗?我是青溪村老周头的徒弟,叫陈砚秋,他让我来跟您学斩脉法。”

苏九真手里的斧头停了停,斜了他一眼:“老周的徒弟?他没告诉你,我不收心术不正的徒弟?”陈砚秋赶紧把《地脉札记》递过去:“周伯说,修风水先修德,我没拿风水术谋过私利,您要是不信,我可以在这儿帮您干活,您慢慢看。”

苏九真没接札记,转身进了屋,丢了句:“灶上有粥,自己盛。”

往后半个月,陈砚秋天天跟着苏九真干活。早上帮他劈柴,中午跟着他去竹林里看地,晚上听他讲斩脉法。苏九真的话少,讲风水从不绕弯子,比如在竹林里指着一棵歪脖子竹说:“这竹长在‘断脉点’上,地脉到这儿断了,竹才长歪。斩脉法不是把断脉接上,是在旁边种棵松树,让松根顺着地脉走,把断处连起来——就像人胳膊断了,得用夹板固定,不是硬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