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苏姐接过手机,认真翻看着,眼里渐渐有了笑意:“线条很细腻,角色有灵气,缺的只是机会和打磨。别放弃,大胆去试。”

走出展厅时,夕阳正洒在街道上,金灿灿的。沈朝昭握紧手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一次,她要为自己活一次。

2 第一幕:破茧时的痛与暖

回到家,沈朝昭把备考资料推到一边,拿出简历开始修改。她附上自己最满意的几幅原画稿,投给了十几家游戏、动画公司。张慧看到后,气得晚饭都没做:“你非要和我对着干是吧?行,你要是敢不考编,就别认我这个妈!”

“妈,对不起,但我真的喜欢原画。”沈朝昭低着头,语气却很坚定,“我已经长大了,想自己选一次人生。”

那天晚上,父女俩第一次单独谈话。父亲沈建国坐在沙发上,抽了半根烟,才缓缓开口:“朝昭,你妈是怕你吃苦。原画这行我不懂,但你要是真决定了,就好好干,别让自己后悔。”

沈朝昭鼻子一酸,眼泪掉了下来。她知道,父亲看似沉默,却一直默默支持着她——小时候她喜欢画画,是父亲偷偷给她买画笔;上大学选美术专业,是父亲说服了母亲。

一周后,沈朝昭没等到公司的面试通知,却等到了母亲的“最后通牒”:要么去备考班,要么搬出去。她咬咬牙,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和画具,租了老城区一间阁楼。阁楼只有七八平米,没有空调,夏天闷热得像蒸笼,窗户正对着别人家的墙,采光很差。但当她把画板支在窗边,铺上画稿时,心里却前所未有的踏实。

为了糊口,沈朝昭在网上接低价的兼职插画单——给儿童绘本画简笔插画,给淘宝店画商品主图,一张画只有几十块钱。她每天从早画到晚,手腕酸得抬不起来,手指上磨出了茧子。有好几次,画到深夜,看着狭小的阁楼和银行卡里寥寥的余额,她都想过放弃,但一翻出苏姐的画册,就又重新拿起了画笔。

转机是在一个原画爱好者论坛上。她发了一张自己修改后的女性角色原画,配文“新人求指点”,很快收到了一条回复:“角色动态很有张力,但光影层次可以再加强,这里有我的修改思路,你看看?”

发消息的人叫晨曦,和她一样是刚毕业的美术生,也在为进入原画行业努力。两人加了好友,越聊越投机——晨曦活泼外向,擅长拆解角色设定逻辑,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沈朝昭的不足;沈朝昭细腻认真,会帮晨曦完善画面细节。她们每天互相点评画稿,分享行业招聘信息,吐槽家人的不理解,成了彼此最坚实的支撑。

“朝昭,我看到一个公益儿童绘本的原画项目在招人,主题是‘女孩的梦想’,咱们一起试试?”一天晚上,晨曦发来消息,附带了项目招募链接。

沈朝昭眼睛一亮。这是一个由公益组织发起的项目,虽然没有报酬,但能积累实战经验,还能署名。她和晨曦立刻分工:沈朝昭负责角色和场景绘制,晨曦根据故事脚本调整角色表情和动作细节。为了画好绘本里的“宇航员女孩”“科学家女孩”,她们查了大量资料,反复修改草稿,常常聊到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