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还在下。仿佛要洗净什么,却又徒劳地敲打着玻璃,奏响一支冰冷的、无人聆听的安魂曲。
二、
市公安局首席犯罪心理侧写师张毅赶到现场时,雨势稍减,天色呈现一种黎明前的墨蓝色。新星科技大厦楼下已拉起了警戒线,警灯无声旋转,切割着潮湿的空气。
张毅38岁,身形瘦削,穿着件略显褶皱的深色风衣,脸上带着些许倦容,但那双眼睛却异常锐利,像能穿透一切表象。他走路时左腿有几乎难以察觉的微跛,那是三年前一次任务的纪念——一次爆炸,让他重伤濒死,却也因祸得福,成为了一项尖端神经芯片技术的首批受试者。
一枚微芯片被植入他的大脑皮层,增强了他的认知处理能力、记忆力和细节捕捉能力。他能瞬间比对细微的差异,能在脑海中构建复杂的空间模型,能感知到常人忽略的微小信号。但这馈赠有其代价:剧烈的、不定时的偏头痛,以及偶尔因芯片过度处理信息而引发的逼真幻觉。他时常需要服用特制的抑制剂来稳定神经,游走在天才与疯狂的边缘。
“张老师,这边。”年轻的刑侦队长李明迎上来,脸色凝重,“现场…很怪。”
“怪才有趣。”张毅淡淡回应,声音有些沙哑,“如果一切正常,也不会需要我们了,不是吗?”他抬头仰望这座高耸的科技堡垒,芯片微微发热,海量的建筑结构数据、公司公开信息瞬间在他脑中流过。新星科技,AI领域的独角兽,创始人兼CEO陈明远,才华横溢,野心勃勃,争议不断。
步入顶层CEO办公室,张毅在门口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那股淡淡的化学气味飘入鼻腔——甲醛和某种乙二醇混合液?他脑中自动检索着气味数据库。低温,尸体处理,无血…芯片开始超频工作,细节如潮水般涌来。
他忽略了其他人,目光如雷达般扫描整个房间:极简的装修,昂贵的设备,一尘不染的地面,那把刺眼的匕首,以及椅子上那具过于“干净”的尸体。
“密室?”张毅问,声音平静。
“三重生物锁,从内部反锁。最后一次记录是昨晚八点零三分。生命监测系统在凌晨三点零五分报警。”李明汇报,“监控呢?”
技术警员摇头:“昨晚七点四十八到八点整,整栋楼的监控系统在进行例行安全升级,有大约十二分钟的空白期。但之后直到李队长进来,门口的监控再没拍到任何人进入。”
“十二分钟…”张毅喃喃自语,他走到尸体前,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检查。尸体冰冷僵硬,死亡时间远超过表面看起来的样子。伤口处理得极其专业,近乎一种冷酷的仪式感。他注意到死者左手手指微微弯曲,似乎握着什么东西,但现在是空的。
“发现时就这样?”他指向那只手。
李伟赶紧点头:“是,是的,张警官。我没动过任何东西。”
张毅的目光又落在那把匕首上。“凶器上的指纹?”
“初步采集到了几枚模糊指纹,需要回去比对。但这把匕首是会议室的装饰品,很多人都碰过。”李明回答。
张毅不再说话。他闭上眼睛,芯片全力运转,试图在脑海中重构犯罪过程。凶手如何进入?如何离开?为何要处理尸体?为何选择这种方式?但信息太少,模型无法建立。一阵熟悉的、针扎般的剧痛开始在他太阳穴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