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举风云起
天光未破晓,墨色天幕仍缀着几颗疏星,宛如散落的银钉。贡院之外,早已人影攒动。灯笼摇曳,昏黄的光晕映照在一张张神色各异的脸上——或紧张,或兴奋,或故作镇定。人群之中,一位身着素色长衫的年轻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身形挺拔,剑眉星目,神色坚毅,正是魂穿而来的黎章。
寒风掠过,卷起地上几片枯叶。黎章拢了拢衣袖,目光如炬地盯着贡院那两扇紧闭的朱红大门。门上的铜钉在朦胧曙光中泛着冷光,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千百年来科举场的沉浮往事。
“这科举,便是我改变命运,成为清官的第一步!”黎章心中暗自发誓,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那支早已磨得光滑的毛笔。那是他苦读多年的见证,笔杆上已显露出岁月的痕迹。
周遭考生们的低语声此起彼伏,有对考题的猜测,有对前途的憧憬,还有对朝堂时局的议论。黎章却充耳不闻,他的思绪早已飞向那个能够让他施展抱负的官场。
突然,一阵嚣张的嘈杂声打破了黎章的沉思。几个虎背熊腰的家丁粗暴地推开人群,簇拥着一位锦衣华服的公子哥儿走来。那公子手持折扇,虽故作儒雅,眉眼间却尽是倨傲之色。
“让开让开!别挡着我家公子的路!”一个家丁粗鲁地推搡着前面的考生,“这次科举,我家公子必定高中头名!你们这些穷酸书生,还是早点回家种地去吧!”
那富家公子嘴角微扬,轻摇折扇道:“何必与他们一般见识?待我金榜题名,自然叫他们知道什么是云泥之别。”
周围考生敢怒不敢言,只得纷纷侧目避让。黎章皱了皱眉,心中涌起一股厌恶之情。他前世见惯了这等仗势欺人之徒,如今重活一世,竟又遇上这般场景。
就在此时,贡院大门伴随着沉重的吱呀声缓缓打开。数名官差分立两侧,随后几位身着官服的考官鱼贯而出。为首的主考官面容清癯,目光如电,扫视着在场考生。
“入场——”唱名声起,回荡在清晨的空气中。
黎章深吸一口气,整了整略显陈旧的衣衫,随着人流迈入贡院。穿过大门时,他瞥见方才那富家公子正与一位考官交换了个不易察觉的眼神,心中顿时一沉。
考棚之内,气氛压抑得几乎令人窒息。黎章坐在狭小的隔间中,铺开试卷。墨香扑鼻而来,混合着老木和纸张特有的气息。考题展开,是策问“治国平天下之道”。
黎章略作思忖,便提起那支伴他多年的毛笔。一时间,文思如泉涌,他对治国理政的见解,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尽数倾注笔端。字迹刚劲有力,每一笔都仿佛倾注着他变革官场、匡扶社稷的决心。
正当他文思如潮,奋笔疾书之时,一个身影悄然停在他的考棚前。黎章抬头,只见一位面皮白净、眼带精明的考官正意味深长地打量着他。那考官四下张望片刻,随即微微弯腰,压低声音道:
“年轻人,文笔不错。不过嘛,这科举之路,可不好走。”考官的声音甜得发腻,像是裹了蜜的毒药,“若你懂得些规矩,日后必定前途无量。今夜酉时,醉仙楼天字房,有几位大人想见见你这等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