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妈。”金叶夹起一小块鱼,放入碗中。鱼肉烹制得恰到好处,但她食不知味。
父亲吃饭的速度和咀嚼的次数似乎都有规定,机械而高效。餐桌上没有人说话,只有进食的声音。这种寂静比任何争吵都令人难熬。
饭后,母亲开始收拾碗筷,动作轻缓得几乎听不见声响。金叶起身帮忙,却被父亲制止:“让你妈来吧,你坐下。”
金叶重新坐下,双手再次放回膝盖上。她知道,真正的“家庭时间”现在才开始。
父亲清了清嗓子,这是他要开始严肃谈话的信号。
“最近有什么...异常情况吗?”他问,语气像是医生询问病人的症状。
金叶摇摇头:“没有。”
“睡眠怎么样?”
“老样子。”她回答。这意味着仍然需要药物辅助,仍然会被不知名的噩梦惊醒却不记得梦的内容。
“药还在按时吃吗?”
“是的。”
父亲点点头,似乎满意于这个答案。他的目光锐利如鹰,仔细地审视着女儿脸上的每一个细微表情,仿佛在检查一件精心修复的瓷器是否有新的裂痕。
“如果你感觉到任何...情绪波动,或者奇怪的记忆片段,必须立刻告诉我。”父亲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性,“你的情况需要持续监测,明白吗?”
“明白。”金叶的回答像是士兵在接受命令。
谈话间,母亲已经收拾完厨房,悄无声息地回到客厅,选择了一个离父女俩都有些距离的椅子坐下,双手紧张地交叠在膝上。
三人再次陷入沉默。墙上的老式挂钟滴答作响,每一秒都清晰可闻。
父亲终于放下报纸,拿起遥控器:“看看新闻吧。”
电视屏幕亮起,播音员正用平稳的语调报道着当日要闻。金叶坐直身体,目光专注地盯着屏幕,实际上什么内容都没看进去。这是家庭聚餐的标准流程:吃饭,简短问答,然后一起看电视新闻,最后在一小时内结束访问。
母亲显得比平时更加不安,手指不停地绞着衣角,视线在电视屏幕和窗户之间游移。
“...接下来关注一则社会新闻。”播音员的声音忽然变得稍微轻快了些,“本市流浪儿童救助中心今日举办开放日活动,呼吁市民关注街头流浪未成年人...”
金叶注意到母亲的身体突然僵住了。
屏幕上出现一群孩子的画面,他们在一个大厅里做游戏,有几个志愿者在旁边协助。镜头扫过孩子们的面孔,大多带着羞涩的笑容。
忽然,画面定格在一个约莫十三四岁的男孩脸上。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瘦小,头发有些凌乱,但有一双异常明亮的眼睛,正专注地看着手中的拼图游戏。
金叶的呼吸骤然停止。
那张脸...那双眼睛...
她下意识地转头看向壁炉架上的那张模拟画像,又猛地转回来盯着电视屏幕。
不可能...
“关掉!”母亲突然尖叫起来,声音尖利得刺耳,“关掉电视!”
金叶从未听过母亲用这样的声音说话。她震惊地转头,看见母亲张月华脸色惨白如纸,全身剧烈地颤抖着,眼睛死死盯着电视屏幕,充满了无法形容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