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知道,知道。那你...明天见?”

“明天见。”

通话时间58秒。金叶放下手机,在日历上明天的日期旁画了一个小小的勾。每周六中午去父母家吃饭,是雷打不动的安排,已经持续了十三年。

周六上午十一点五十分,金叶准时站在父母家门前。

她深吸一口气,像是要赴一场严峻的考验,然后才拿出钥匙开门。门打开的瞬间,一股混合着陈旧家具和消毒水的气味扑面而来,这是她从小闻到大的味道,却始终无法习惯。

“来了?”父亲金石的声音从客厅传来。他坐在惯常坐的单人沙发上,戴着老花镜看报纸,头也没抬。六十多岁的人,腰杆挺得笔直,头发梳得一丝不乱,仿佛随时准备出席什么重要会议。

“爸。”金叶轻声回应,在玄关换上一双略显陈旧的拖鞋——那是专门为她准备的。

母亲张月华从厨房探出头来,手里还拿着锅铲:“叶子来了啊,坐会儿,菜马上好。”她的视线与金叶接触不到一秒就迅速移开,像是被烫到一样。

金叶点点头,走到沙发前,选择了一个离父亲不太近也不太远的位置坐下。脊背挺直,双手放在膝盖上,姿态拘谨得像是在面试。

客厅里的气氛沉闷得令人窒息。父亲翻动报纸的沙沙声成为唯一的声音源。金叶的视线漫无目的地在房间里游移:擦拭得一尘不染的家具,摆放得整齐无比的装饰品,窗帘拉开得左右对称...

她的目光最终落在壁炉架上那个相框上。那是一张“全家福”——父亲、母亲,和她。照片上的她刚考入大学,在学校门口,站在父母中间,笑得无比开心,年轻又自信。那是弟弟出生前几年拍的。

相框旁边,放着一个更小的银色相框,里面是一张计算机模拟生成的小男孩画像,下面有一行小字:“金阳,三个月,2009年8月丢失”。画像中的孩子有着圆嘟嘟的脸蛋和大眼睛,嘴角微微上扬,仿佛随时会开口说话。

金叶迅速移开视线,喉咙有些发紧。

“最近工作怎么样?”父亲突然开口,眼睛仍然盯着报纸。

“还好,期中考试刚结束,正在批卷子。”

“学生成绩如何?”

“平均分比去年高了2.3分。”金叶精确地报出数字。

父亲终于从报纸上抬起头,透过老花镜上方看了她一眼:“不错。要保持。”

简短的对话后,客厅再次陷入沉默。金叶的手指无意识地绞在一起,又强迫自己松开。她讨厌这种每两周一次的家庭聚餐,但又无法停止前来,仿佛这是一种自我惩罚的必要仪式。

“吃饭了。”母亲的声音从餐厅传来,如蒙大赦。

餐桌上摆着四菜一汤,分量都不多,但摆盘精致得像是餐厅里的样品菜。金叶注意到桌上摆着三副碗筷,第四副位置空着——那是多年来雷打不动的安排,为那个永远不会回来的弟弟预留的位置。

三人沉默地开始进食。筷子碰到碗盘的声音格外清晰。

“鱼很新鲜,多吃点。”母亲小声对金叶说,却不敢看她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