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泛黄的陪护须知与锈迹铁牌

苏晴攥着那张边缘起毛的《第三病区陪护守则》,在深秋的冷雨里站定在市立医院旧楼前时,雨丝正把墙面的斑驳冲刷成一道道暗褐色的水流,像凝固的血在缓缓流动。这栋建于民国三十七年的老楼单独划出“第三病区”,门口挂着块锈迹斑斑的铁牌,“精神科”三个字被风雨啃噬得只剩模糊轮廓,铁牌下方还刻着一行极小的字:“仁心医院旧址,民国三十七年冬”。

“307床的陪护?”护士台的张护士抬起头,眼底带着化不开的疲惫,指甲缝里沾着洗不掉的褐色药渍,她把一串铜钥匙推过来,钥匙串上挂着个缺了指针的铜制钟表吊坠,“你弟弟苏默是三天前被送进来的,送来时手里攥着块民国怀表,嘴里反复念叨‘13号床的钟停了’。记住,这张守则要背下来,尤其是‘午夜后别碰护士站的病历柜’和‘别接13号床的呼叫铃’——去年有个陪护不信邪,接了13号床的铃,第二天在楼梯间发现她的白大褂,上面别着13号床的床头卡,人没了踪影,只留下一摊和墙上年月一样的褐色印记。”

苏晴接过那张泛黄的纸,指尖刚触到,就觉一阵寒意顺着指缝钻进来。纸上的油墨字迹混着霉斑,有几处用红笔涂改的痕迹,像用血写的警告,每一条都透着说不出的诡异:

《第三病区陪护守则》

1. 作息规则:每日23:00前必须回到307床陪护椅,锁病房门时需顺时针拧三圈再反拧一圈,拉紧窗帘时要检查窗帘后是否有“影子”——若影子没有跟着你动,立即用被子蒙头,默念“我没看见”直至凌晨3:00,期间无论听到何种敲门声,都不得睁眼。

2. 人员规则:病区护士均穿白色护士服,胸前名牌为蓝色塑料材质;若遇到穿粉色护士服、名牌为铜制的“护士”,切勿让她进病房,更别接受她递来的“安眠药”,她递药时袖口会露出一道暗红色刀疤,且说话时会带着民国时期的方言腔调。

3. 床位规则:禁止靠近13号床,无论床上是否有人。若13号床的呼叫铃响起(铃声为“叮咚-叮咚”,与其他床位的“嘀嘀”声不同),立即拔掉307床的呼叫铃插头,别抬头看走廊的监控——监控里有双眼睛在盯着你,那是“时间的看守者”。

4. 物品规则:病房内禁止放置任何反光物品(包括手机屏幕),若洗漱台的镜子突然出现,立即用毛巾盖住,且当天不得看弟弟的病历本。若发现病历本上“诊断结果”被改成“第三病区第13位住户”,立即撕毁那一页,扔进走廊尽头的红色垃圾桶(绿色垃圾桶绝对不能用,桶里装着“被替换的时间”)。

5. 清洁规则:每日早6:00必须打扫病房,但不得触碰床底的黑色塑料袋,袋里装着“民国的遗物”。若打扫时发现地上有带血的纱布,别捡,用扫帚扫到走廊,会有人来收——收纱布的人戴黑色口罩,口罩边缘绣着民国钟表图案,若他摘口罩,立刻跑回病房,别回头。

6. 离开规则:若想带弟弟出院,必须在入住满7天的早8:00整办理手续,出院前要在13号床床头放一朵白色康乃馨。禁止在其他时间出院,也禁止单独离开病区——单独离开的人,会变成新的“13号床住户”,永远困在民国与现代的时间缝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