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晴没说话,只是将自己的半枚玉佩递过去。陆景然会意,将两枚玉佩拼在一起 —— 完整的双鱼佩放在井台的双鱼纹上,竟正好嵌进石板的纹路里。就在这时,井台石板突然发出轻微的 “咔嗒” 声,像是有什么机关被触动了。石板的一侧慢慢抬起,露出下方暗格的轮廓,暗格里铺着防潮的油纸,隐约能看见里面藏着个紫檀木匣。
“原来‘青芜覆井’,说的是井台的暗格。” 苏晚晴的声音带着激动的颤抖,她终于明白,外婆念了十年的童谣,藏着的是打开秘密的钥匙。
陆景然将油纸伞举到她头顶,遮住落下的雨丝:“先别急着拿,里面可能有潮气,要是弄坏了里面的东西就可惜了。明天我让人带防潮箱过来,我们再一起打开。” 他看着苏晚晴眼里的光,心里忽然觉得,这七天的等待,都值了。
3 第三章 墨香黏旧事
第二天清晨,陆景然带着防潮箱和手套早早来到老宅。苏晚晴已经把工作室收拾好了,桌上铺着新的绒布,还准备了放大镜和软毛刷。两人来到井台边,陆景然先将防潮箱放在石板上,再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将紫檀木匣抱出来 —— 木匣比想象中轻,表面刻着繁复的缠枝莲纹,锁扣是黄铜的,已经生了层绿锈。
“这锁扣是民国时期的样式,” 苏晚晴用放大镜看着锁扣上的花纹,“和我太外婆沈青芜照片里戴的发簪纹样一样。我外婆说,太外婆是当年苏州有名的古籍修复师,擅长用金镶玉技法修复宋元善本。”
陆景然试着转动锁扣,黄铜锁扣发出 “吱呀” 的声响,却没打开。他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双鱼佩:“说不定钥匙就是这个。” 他将双鱼佩的断口对准锁扣的凹槽,轻轻一推 ——“咔嗒” 一声,锁扣真的开了。
木匣里铺着防潮的油纸,里面整齐码放着十二封书信,还有一卷泛黄的《吴门文物藏图》。书信的信封是浅青色的,上面用毛笔写着 “承宇亲启”,落款是 “青芜”。苏晚晴展开第一封信时,陆景然凑过来,呼吸轻轻落在她的耳后,带着淡淡的松木香 —— 那是他身上的味道,是常年接触木料留下的。
“民国二十六年三月初六,晴。今日修复《平江图》时,见你在府学门口徘徊,知你是为文物转移之事烦忧。我已将府学藏的宋元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