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队,正因为有疑点,才需要时间查证。”苏哲坚持道。
“我最多再给你十二个小时。”赵国强最终松了口,他揉着太阳穴,疲惫地说,“十二小时后,如果拿不出能推翻自杀结论的硬证据,必须放行。”
十二个小时。前所未有的压力。苏哲回到实验室,决定从唯一的物证——死者的西装入手。
小陈已将那套昂贵的定制西装挂在无菌操作台上。苏哲拿起连接着特殊过滤装置的真空吸尘器,开始仔细地、一寸一寸地采集衣物纤维深处的微量物证。
“苏老师,我们真能从这点灰尘里找到线索吗?”小陈有些没底。
“当然能。”苏哲的动作没有停,声音沉稳而有力,“小陈,记住,花粉就像植物的‘指纹’。它极其微小,风一吹就能散播各处;它的外壁由‘孢粉素’构成,极其坚韧,耐酸耐碱耐高温,几万年都不会腐烂。更重要的是,不同植物的花粉形态各异,就像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字体’。只要我们能‘阅读’这些字体,就能知道这件衣服的主人去过哪里。之前有个案子,嫌疑人声称一直在城东,但我们在他裤腿上发现了只有城西沼泽地才有的莎草花粉,直接拆穿了他的不在场证明。”
经过半小时的细致采集,过滤器里收集到了一层薄薄的、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尘埃。
再次坐到显微镜前,苏哲的心情比昨晚更加紧张。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了。
很快,那种边缘呈锯齿状的黄色花粉再次出现,数量比鞋底更多,证明死者确实接触过这种花粉的植物源。但苏哲的眉头却皱得更紧了,这还不足以构成铁证。他需要一个更决定性的东西,一个能将所有线索串联起来的“钥匙”。
他继续移动载玻片,视野中的微粒不断变换。突然,他的手停住了。
一团由数个花粉粒聚合而成的“花粉块”闯入视野。这些花粉粒的形态与之前的黄色花粉截然不同,表面有着精致的网状雕纹,显得异常华丽。
苏哲的心脏开始加速。他立刻调出数据库进行比对。
“找到了!”小陈发出一声惊呼,“苏老师,这是兰科植物的花粉!而且根据聚合形态判断,属于虫媒花粉!”
苏哲猛地站了起来,眼神里闪烁着兴奋与困惑交织的复杂光芒。 他成功了,却也遇到了更大的谜题。
“虫媒花粉……”他喃喃自语,“这意味着,李天鸿在死前,不是简单路过有兰花的环境,而是和一株兰花发生过极近距离的、甚至是物理性的接触!否则,这种需要昆虫传播的花粉,绝不可能附着在他袖口的纤维深处。”
一个对兰花严重过敏到会休克的人,为什么在死前,会去近距离接触一株兰花?
这不合逻辑,甚至可以说是……自相矛盾。
苏哲的脑海里,所有线索开始飞速旋转、碰撞:神秘的黄色花粉、自相矛盾的兰花花粉、李天鸿的严重过敏症,以及那个指向城西荒山的神秘地址。
他拿起电话,拨给林晚晴:“林女士,我需要再向您确认一次,您丈夫对兰花过敏这件事,确定无疑吗?”
“确定无疑,苏先生。”电话那头的声音没有丝毫犹豫,“那是他致命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