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交换戒指时,徐铭拿出那枚熟悉的戒指,内圈的“不离不弃”已经被磨得有些光滑,却依然清晰。

“这是求婚时的戒指?”林曦惊讶地问。

“嗯,”徐铭点头,“我要让它陪我们一辈子,就像承诺一样。”

婚后的生活平淡而幸福。徐铭的科研项目取得了突破,林曦顺利通过了医师资格考试。他们在上海买了房子,阳台依然对着梧桐树。

一个秋日的下午,林曦在家整理旧物,发现了高中时的练习本。泛黄的纸页上,还留着徐当年抢过去时不小心划下的笔迹。

她笑着拍照发给徐铭:“看,你干的好事。”

徐铭很快回复:“晚上回家,我给你讲讲这道题到底该怎么解。”

窗外,梧桐树叶沙沙作响,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地板上洒下斑驳的光点。林曦走到阳台上,深吸一口秋日的空气。

手机响起,是徐铭的消息:“突然好想你,就像高中时每节课间都想见你一样。”

林曦笑了,回复道:“那就早点回家。”

夕阳西下,门锁转动的声音响起。林曦迎上去,接过徐铭的公文包:“今天怎么这么早?”

徐铭从背后拿出一袋煎饼果子:“突然想起,今天是我们相识第十一年的纪念日。”

“这都记得?”

“关于你的一切,我都记得。”

夜晚,两人相拥在沙发上,看着窗外升起的月亮。徐铭忽然说:“其实我每天都会感谢十六岁的自己,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什么选择?”

“那个阳光斑驳的下午,我走向了你。”

林曦靠在他怀里,听着熟悉的心跳声。她知道,无论过去多少年,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梧桐树叶总会沙沙作响,阳光总会洒下斑驳的光点,而她的青春,自始至终都有个他。

青春或许会老去,但爱不会。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悄然生长。

7梧桐树下的事业

婚后的第三年,林曦顺利完成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选择了神经内科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每天面对各种疑难病例,她常常忙得忘记时间。

一个深夜,林曦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发现客厅的灯还亮着。徐铭坐在沙发上,面前摊着一堆论文资料。

“怎么还没睡?”林曦放下包,关切地问。

徐铭抬起头,眼中有血丝却闪着光:“我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刚刚完成论文初稿。”

林曦坐到他身边,看着屏幕上复杂的公式和图表:“是关于什么的?”

“基于人工智能的神经信号解码,”徐铭兴奋地解释,“简单说,就是通过算法解读脑电波信号,可能帮助像失语症患者这样的群体重新沟通。”

林曦睁大眼睛:“这跟我的领域相关啊!我们科最近收治了好几个中风后失语的患者。”

那一夜,两人聊到天明。徐铭的研究需要临床数据支持,而林曦的医院正好能提供这样的平台。不知不觉中,他们的专业道路交汇在了一起。

半年后,在徐铭的鼓励下,林曦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辅助下的失语症康复治疗”。项目获批那天,徐铭特意早早回家,做了一桌好菜。

“为我们林博士干杯。”徐铭举起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