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老人喉头发出可怕的咯咯声,晓琳立刻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4,却因体力不济收效甚微。李阳从背后环住她双臂,带着战术匕首握柄的力道冲击老人腹部。当痰块喷出时,他立刻侧身让出空间,像在战场交接伤员般利落。

"你处理呼吸道,我负责循环系统。"李阳撕开急救包的动作让晓琳想起网页里那个在装甲车内输液的维和军医。他们背靠背工作,她缝合伤口时,他正用作战手电给新生儿保温——光束角度精准复刻寒区战伤救护的"小棉袄"加热法。

凌晨三点,暴雨引发二次塌方。祠堂后墙轰然倒塌的瞬间,李阳将晓琳扑倒在诊疗床下。碎砖砸在他肩胛骨上发出闷响,晓琳听见他牙关咬紧的咯吱声——这是她第一次见识军人肉盾的真实含义。

"产妇胎心骤降!"助产士的尖叫穿透雨幕。在手电筒晃动的光柱里,晓琳看见李阳用工兵铲撬开变形的产床,他手臂肌肉绷出枪带勒痕般的沟壑。当产妇出现子痫前兆时,他竟从战术背包取出战场用降压药——标签上还印着西部战区某部的番号。

没有无菌手术室,李阳用打火机灼烧缝合针消毒;缺乏吸引器,他用战地导尿管改装成简易负压装置。晓琳划开子宫的刀锋稳得像在手术灯下,而李阳固定输液瓶的手甚至能控制住装甲车颠簸时的震颤。

新生儿啼哭响起时,祠堂屋檐正漏下第一缕晨光。晓琳瘫坐在血泊里,发现李阳右耳道渗出血丝——爆炸后遗症在过度疲劳后发作。她摸出针灸针,却被他握住手腕:"先处理产妇宫缩。"

这句话让晓琳想起网页里那个在轰炸中坚持先救治平民的维和医生3。她将银针刺入他耳后翳风穴时,针尾微微震颤——那是她从未在教科书上见过的战伤针灸法。李阳突然从贴身口袋取出枚弹壳,上面刻着"CRN-急救频率"——侦察兵用子弹壳当应急电台的调频记忆器。

"下次出任务..."他因耳鸣不得不提高音量,"用这个频率能直接呼叫我。"晓琳低头看见弹壳底部还刻着微缩版战术手语图示,第一个手势就是"医护人员需要掩护"。

祠堂外,洪水开始退去。李阳靠在门框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半卷止血纱布。晓琳轻轻取下他指尖的纱布卷,发现内层用血画着简易地形图——那是他昨夜摸黑探路时记下的安全撤离路线。地图角落有个小小的爱心,墨迹未干。

5 心动

八月的暴雨将山路冲刷成浑浊的溪流。李阳握着方向盘的手指微微发白,车载电台里传来防汛指挥部的紧急通告:"七里坡发生山体滑坡,所有车辆立即..."杂音吞没了后半句。后座王姐的保温杯滚落在地,褐色药汁在脚垫上洇开刺目的痕迹。

"调头!"王姐突然抓住李阳肩章,"晓琳在滑坡点附近的医疗站!"雨水拍打车窗的节奏让李阳想起边境巡逻时遭遇的冰雹,那时电台里也这样断续传来战友的呼救。他猛打方向盘,公务车在泥泞中划出半圆,仪表盘警报灯映着他脖颈暴起的青筋——那是弹片擦过的旧伤在潮湿天气隐隐作痛。

医疗站的铁皮屋顶像被巨手掀开的罐头,在风雨中摇晃。李阳踹开变形的栅栏门时,看见晓琳正用止血带扎紧伤员动脉,她的白大褂下摆浸透鲜血,发梢滴落的水珠在锁骨积成小洼。角落里,三个留守儿童蜷缩在担架下,最小的女孩攥着晓琳衣角,指节因用力而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