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蝉声止了,云在夜里悄悄换了形状。我闭上眼,睡进一个被清单守护的夏夜。
第二章
第二天一早,天色还未完全放亮,我就被楼下菜市场的喧嚣吵醒。潮湿的空气像蒙了一层布,闷得人有些喘不上气。我喝了一口昨晚事先烧开放凉的水,心里暗暗记下:饮水要控制,每天最多3升,用量必须清楚。
我拿起昨天的清单,把“水”那一栏重新过了一遍,确定今天的目标:容器和高热量干粮。
我先去了建材市场。那里人少,摊位密集,最适合低调采购。卖水管和桶的老板见我一连挑了四个大桶,笑着打趣:“小姑娘家里要开豆浆厂啊?”
我假装害羞地笑:“朋友托我带的。”
其实心里打得仔细:桶必须有盖子,不能漏水,最好食品级。再买了几个小号的折叠水袋,轻巧好藏。上一世我没在意这些,后来连空瓶子都成了抢手货,这一世绝不再犯傻。
付钱时,我刻意拿现金,顺口和老板聊几句“放假准备烧烤”,掩饰真实意图。背着沉沉的桶走出市场,我心里却踏实了一点。
午后我去了超市。货架依旧整齐,灯光明亮,没有人相信一场灾难会来。
我推着购物车,按着清单逐项装:
压缩饼干:5袋,保质期五年。
巧克力:黑巧和牛奶巧混合,既补能量又能稳定情绪。
花生和瓜子:热量高,小包装,方便分发。
速食粉丝和挂面:轻便、煮食快。
我边装边在心里计算热量:每天最低需要2000大卡,囤到至少三个月,就是18万大卡。我必须保证总量达到,不然到后期会因为饥饿做出危险决定。
结账的时候,收银员随口说:“小姐,你买的这些够吃半年啦。” 我笑着说:“囤点夜宵,懒得老是跑超市。” 心里却提醒自己:不要一次性买太多,不要让任何人记住我买了什么。
我没直接把所有东西搬回家,而是分两趟。第一趟带回主食和桶,第二趟用大背包装零食与小物资。邻居见到也只是觉得我买了点零嘴。
进门后,我立刻开始分装。
米和面粉分别用真空袋封口,再放进塑料桶。
巧克力、坚果则放进铁盒里,外面写“旧书杂志”。
压缩饼干按天数分开,每袋贴上标签:第10天、第20天、第30天……
我在心里反复念:分散存放,别把命运压在一个箱子里。
傍晚风起,天边乌云像墨迹一样铺开。为了测试,我点燃了一块固体酒精,在阳台的小铁炉上烧水。火焰安静而稳定,我把手悬在火口上方,感觉到热气升腾。
烧好的水我倒进保温壶,尝了一口,心里忽然一酸。前世暴雨断电,我连热水都喝不到;这一世,我要把“喝一口热水”变成最基本的保障。
夜里,我在笔记本上画出一张简易表格:
水:已备140升,目标270升。
粮:已备三周量,目标三个月。
药:常用药七成齐全,还缺外伤包扎类。
能:炉具测试合格,还缺备用电池和蜡烛。
我在表格最下方写了一句: “每天至少完成一项小目标,才算真正活过。”
风声呼啸,窗外的云压得很低。我合上本子,心里却越来越清醒。准备才刚刚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