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兼职?” 陈砚愣了一下,放下手中的笔,目光落在她身上,“你为什么要做兼职?研究生的补助不够用吗?”

林微的眼眶瞬间红了,她吸了吸鼻子,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我家里条件不太好,我爸爸生病了,需要吃药,我想多赚点钱,减轻家里的负担。”

陈砚沉默了,他看着林微单薄的肩膀,想起了第一堂课上,她总是坐在第一排,认真记笔记的样子。他记得她的名字,在研究生复试的名单里,他看到过她的简历 —— 西南山区出身,本科期间拿过多次奖学金,成绩十分优异。

“就算再忙,也不能耽误学习。” 陈砚的语气缓和了许多,“这门课的作业很重要,关系到你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吧,你明天之前把课件补交上来,我会重新批改。但是下不为例,如果再出现这种情况,我就只能按照规定,不让你上我的课了。”

林微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感激:“谢谢陈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会了!”

“嗯。” 陈砚点了点头,目光落在她的书包上,看到了里面露出的一本《西方哲学史》,那本书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显然是被经常翻阅。他突然觉得有些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一样,可仔细一想,又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你先回去吧,记得按时交作业。” 陈砚说。

林微站起身,向他鞠了一躬:“谢谢陈老师,我先走了。”

走出办公室,林微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她不是委屈,而是感激 —— 陈砚没有像她想象中那样严厉地批评她,反而给了她补交作业的机会。她更加确定,自己当初放弃哈佛的决定没有错。

3 尘封的记忆与悄然的关注

那天之后,陈砚开始不自觉地关注起林微。他发现,林微总是最早到教室,最晚离开,课堂上提问时,她总能给出独到的见解;每次课后,她都会留在教室里,整理笔记,或者向其他同学请教问题。

有一次,陈砚下课后留在教室批改作业,看到林微还在座位上埋头写着什么,便走了过去。他看到她正在整理《存在主义哲学》的笔记,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重点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记,旁边还写着自己的思考和疑问。

“这部分内容理解得不错。” 陈砚指着笔记上关于海德格尔 “此在” 的部分,笑着说,“不过这里有个小问题,海德格尔所说的‘此在’,更多的是强调人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单纯的存在。”

林微抬起头,看到是陈砚,连忙站起身:“陈老师,谢谢您的指点,我之前确实有点没搞懂。”

“没关系,哲学这东西,本来就需要慢慢琢磨。” 陈砚拿起她的笔记本,翻了几页,突然看到了笔记本扉页上的一行小字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字迹娟秀,旁边还画了一个小小的银杏叶图案。

他的心脏猛地一跳,脑海里闪过一个模糊的画面 —— 好像也是在一个秋天,一个穿着校服的女孩,拿着笔记本,站在银杏树下,笑着对他说:“陈老师,我以后也要考北大,跟您一样研究哲学。”

可那个画面太模糊了,他努力想抓住,却怎么也记不起来。他只记得,三年前他在国外访学的时候,遭遇了一场车祸,醒来后就忘记了很多事情,尤其是车祸前几年的记忆,总是断断续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