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前阵子我碰到大学同学阿玲,她一见到我就忍不住叹气,说自己最近特别焦虑。阿玲毕业后就进了一家当地的事业单位,在大家眼里,这可是妥妥的“铁饭碗”——朝九晚五,福利稳定,只要不犯大错,就能安安稳稳干到退休。

她本来也挺满足的,每天按部就班上班,下班回家陪孩子,日子过得平淡又踏实。可去年年初,单位突然传来消息,因为政策调整,部分岗位要优化,她所在的部门正好在调整范围内。那段时间,阿玲天天睡不着觉,担心自己会被裁掉。虽然最后她留了下来,但工资降了不少,而且工作量比以前多了一倍。

“以前总觉得有份稳定工作就万事大吉了,现在才发现,哪有什么真正的铁饭碗啊!”阿玲的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声。

其实,不止阿玲,我收到过很多读者的私信,都提到过类似的困惑。有人在传统制造业做了十几年,以为能一直干到退休,结果工厂突然搬迁、裁员;有人在教培行业工作,前一天还在给学生上课,后一天就因为政策变化面临失业;还有人在互联网公司做行政,觉得公司规模大、发展稳,可没想到行业寒冬一来,裁员名单上就有自己的名字。

这些人,曾经都以为自己捧着“铁饭碗”,可最后却发现,所谓的“稳定”,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象。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稳定工作=铁饭碗”的认知,早就已经不合时宜了,而单一收入来源背后,藏着我们看不见的巨大风险。

一、你以为的“铁饭碗”,可能早就不是“铁”的了

为什么说“稳定工作=铁饭碗”是个认知误区呢?因为我们对“稳定”的理解,还停留在过去的时代。

以前,经济发展速度慢,行业结构相对固定,一份工作确实能让人干一辈子。就像我父母那辈,很多人在国企上班,从年轻到退休,都在同一个单位,工资虽然不高,但胜在稳定,不用担心失业。那时候,“铁饭碗”是真实存在的。

可现在不一样了。科技在飞速发展,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行业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今天还很热门的行业,可能明天就会被新兴行业取代;今天还不可或缺的岗位,可能明天就会被人工智能、自动化设备替代。

就拿传统媒体行业来说吧。十年前,在报社、电视台工作,是很多人羡慕的选择。可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人习惯通过手机看新闻、刷视频,传统媒体的发行量、收视率不断下降,很多报社、电视台不得不裁员、转型。曾经在传统媒体工作的人,有的被迫转行,有的虽然留在行业里,但收入大不如前。

再说说零售行业。以前,在商场、超市当售货员,也是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可现在,电商发展得如火如荼,人们更愿意在网上购物,很多线下实体店客流量减少,甚至倒闭。不少售货员因此失去了工作,不得不重新寻找出路。

除了行业迭代,技术革新也在不断冲击着“稳定”的工作。比如,现在很多银行都推出了自助柜员机、手机银行,人工柜台的数量越来越少,银行柜员的岗位需求也在不断减少;在制造业,自动化生产线取代了大量流水线工人,很多工厂的工人数量比以前减少了一半甚至更多。

这些例子都说明,在当下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一份工作是绝对稳定的。所谓的“铁饭碗”,可能只是我们以为的“铁”,实际上,它早就已经开始生锈、变形了。

二、单一收入来源,就像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份稳定工作上,只依靠这一份收入生活,就相当于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一旦这个篮子出了问题,比如失业、降薪,我们的生活就会立刻陷入困境。

我有个读者小周,之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月薪两万多,收入不算低。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很稳定,只要好好干活,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没有想过要发展其他收入来源。

去年,公司因为业绩不好,开始大规模裁员,小周不幸被裁掉了。失业后,他才发现,自己除了会写代码,没有其他技能,找工作也不顺利。而且,他每个月要还房贷、车贷,还有家庭开支,之前攒的钱很快就花得差不多了。那段时间,小周压力特别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小周的经历,就是单一收入来源风险的真实写照。当我们只有一份收入时,我们的抗风险能力是非常弱的。一旦这份收入出现问题,我们就会失去经济来源,生活也会随之陷入混乱。

除了失业、降薪,还有很多意外情况会影响我们的收入。比如,突然生病,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无法正常工作,收入就会减少;家里有急事,需要请假照顾家人,也可能会影响工资收入。这些意外情况,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我们的财务状况。

而且,随着生活成本的不断上涨,单一收入来源也很难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比如,孩子的教育费用、父母的养老费用、自己的养老储备,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只靠一份工资,可能很难承担起这些费用,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三、别再迷信“铁饭碗”,打造多元收入才是真稳定

既然“稳定工作=铁饭碗”的认知已经过时,单一收入来源又存在巨大风险,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答案很简单,就是打破这种认知,打造多元收入来源,让自己的收入结构更加稳定、安全。

(一)利用主业优势,发展副业

很多人觉得,自己每天工作已经够累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副业。其实,发展副业并不一定要占用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主业优势,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技能,发展一些适合自己的副业。

比如,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平时在公司做设计工作,下班后可以接一些私活,帮别人设计海报、LOGO等;如果你是一名老师,周末可以给学生做家教,或者在网上开设课程,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如果你是一名文案,平时可以给一些自媒体账号写文章,或者帮企业写宣传文案。

我有个朋友小林,是一名会计,她平时工作不算太忙,所以利用业余时间考了注册会计师证书,然后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兼职做审计工作。每个月,她的副业收入能有几千块钱,虽然不算多,但也能为她增加一笔不少的收入。而且,通过做副业,她还积累了更多的工作经验,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对主业也有很大的帮助。

发展副业不仅能增加我们的收入,还能让我们多掌握一项技能,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提升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就算有一天,我们的主业出现问题,副业也能成为我们的“救命稻草”,让我们不至于陷入财务危机。

(二)尝试投资,让钱生钱

除了发展副业,投资也是打造多元收入来源的重要方式。很多人觉得,投资是有钱人的游戏,普通人没有足够的资金,也没有专业的知识,不适合投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投资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普通人也可以通过投资实现财富增值,让钱生钱。

对于普通人来说,刚开始投资时,可以选择一些风险较低、门槛较低的投资品种,比如基金、国债等。基金的投资门槛很低,很多基金10元就能起投,而且基金由专业的基金经理管理,我们不需要具备太多的专业知识,只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即可。国债的风险更低,收益也比较稳定,是很多保守型投资者的首选。

当然,投资是有风险的,我们在投资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投资知识,了解不同投资品种的特点和风险;其次,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务状况,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最后,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因为短期的市场波动而盲目跟风或恐慌抛售。

我有个同事老张,之前对投资一窍不通,后来听了一些投资课程,开始尝试投资基金。他每个月拿出工资的一部分,定投几只指数基金。虽然中间也经历过市场下跌,基金净值亏损,但他没有恐慌,而是坚持定投。几年下来,他的基金收益已经达到了20%以上,为他增加了一笔不错的被动收入。

(三)挖掘自身潜力,创造被动收入

被动收入是指不需要我们主动工作,就能获得的收入。比如,房租收入、利息收入、版权收入等。被动收入是打造多元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我们在不工作的时候,也能有收入进账,从而提高我们的抗风险能力和生活质量。

挖掘自身潜力,创造被动收入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如果你有多余的房子,可以把房子租出去,获得房租收入;如果你有一定的存款,可以把钱存入银行,获得利息收入,或者购买一些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获得理财收益;如果你有写作、绘画、音乐等方面的天赋,可以创作一些作品,通过出版、授权等方式获得版权收入。

我有个网友,平时喜欢写小说,她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一本网络小说,后来被一家出版社看中,出版了实体书,获得了一笔不错的版权费。而且,这本书还被改编成了有声书,她每年都能获得一笔版权分成收入。现在,就算她不工作,也能靠这笔被动收入维持生活。

四、改变认知,才能拥抱真正的稳定

其实,真正的稳定,从来都不是来自于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当我们拥有了多元收入来源,拥有了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能保持稳定的生活状态。

所以,从现在开始,别再迷信“稳定工作=铁饭碗”了。与其把希望寄托在一份不确定的工作上,不如主动出击,提升自己的能力,打造多元收入来源。

也许有人会说,我现在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但其实,改变往往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我们可以先从学习一些新技能开始,为发展副业或投资做准备;可以先从小额投资开始,积累投资经验;可以先利用碎片化时间,挖掘自己的潜力,尝试创造被动收入。

只要我们愿意改变,愿意行动,就一定能打破“稳定工作=铁饭碗”的认知误区,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铁饭碗”,拥抱真正的稳定和幸福。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财富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打造多元收入来源也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努力。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看到成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会感谢现在努力改变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