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怪他,他也是为了我们俩的未来。男人嘛,总是事业为重,你应该多体谅他,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闹脾气。”
“我们俩的未来?”我看着她那张写满“优越感”的脸,觉得有些好笑。
我没有去接那张对我而言充满侮辱的支票,只是抬眼,直视着她的眼睛,不紧不慢地问她:“苏小姐,你知不知道,你那场让你风光无限的官司,它的核心辩护思路,是我为一个被指控‘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嫌疑人,准备的?”
苏晚晚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我往前凑近了一点,压低了声音,像在分享一个秘密:“用一个刑事案件的逻辑,去打商业官司,听起来确实很新颖,很天才,对不对?但是,如果让你的竞争对手,或者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媒体知道,大名鼎鼎的顾言律师,是把一个用来给‘可能’的杀人犯脱罪的技巧,用在了你们苏氏集团的股权纠纷上……你猜,外界会怎么评价你们苏家?”
“还有,你那位最重名声的法官父亲,知道了这件事,又会怎么想?”
苏晚晚的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寸寸地白了下去。
她大概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她只顾着享受胜利的果实,却从没想过,这颗果实,是用什么样肮脏的肥料浇灌出来的。
她嘴唇抖了抖,想说什么,却一个字都反驳不出来。
我笑了笑,没再给她开口的机会,“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门外,传来她高跟鞋踩在水泥地上,仓皇离去的“噔噔”声。
我知道,第一颗怀疑的种子,我已经亲手为她种下了。
4
很快,一篇报道,出现在一家在法律圈内很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上。
标题很刺眼:《天才还是剽窃?新晋律政新星顾言陷入“一稿多用”道德疑云》。
报道里没有直接点名林默的案子,但却极其详尽地对比了顾言在苏氏集团案中使用的所谓“创新辩护策略”,和我之前为一个刑事案件准备的辩护词大纲。
虽然关键信息都做了模糊化处理,但只要是内行人,一看便知其中的猫腻。
这篇文章,是我匿名发给一位早就看顾言不顺眼的资深记者的。
我没指望一篇小小的报道就能把他彻底扳倒。
我只是想让他也尝一尝,那种被人从背后捅刀子,百口莫辩的滋味。
报道一出,舆论哗然。
顾言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