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后的第一个晴天,太阳把晒谷场晒得滚烫。
金黄的玉米、饱满的大豆堆成了小山,社员们拿着木锨翻晒,扬起的谷粒在阳光下像撒了把碎金子。
可林薇蹲在晒谷场边缘,眉头却皱得能夹死蚊子。
“这场地太洼了,”她用树枝戳了戳地面,“中间低四周高,下雨准积水。你看这堆玉米,底下都有点潮了,再捂两天就得发芽。”
陆衍刚帮队里把最后一车大豆卸下来,闻言走过来,顺着她指的方向看——晒谷场确实不平整,靠近西边的地方有个明显的低洼,上次下雨积的水还没干透,泛着潮白的印子。
“以前也积水,”陆衍说,“每次下雨都得赶紧把粮食往仓库搬,忙得脚不沾地,还总免不了糟蹋点。”
林薇眼睛一亮:“那咱们把晒谷场整整?垫高低洼处,修条排水沟,再用石碾子压平,保证下雨不积水!”
她越说越起劲,用树枝在地上画起来:“这边挖条主排水沟,通到村外的小河,两边再挖几条支沟,像梳子似的,保证水排得干干净净。场地垫高半尺,用黏土掺碎石子夯实,石碾子压三遍,比水泥地还结实!”
她的画吸引了不少社员围观,李桂香凑过来看她画的图:“林丫头,这法子能行吗?垫这么高,得多少土啊?”
“不用买新土,”林薇指着村外的河沟,“河沟里的淤土肥得很,挖来垫场地正好,还能把河沟清一清,一举两得。”
赵老栓也拄着拐杖来了,摸着胡子看了半天:“支沟得挖成‘V’形,这样排水快。还有,场地边缘得砌道矮墙,防止谷粒滚出去,也能挡挡风。”
林薇赶紧点头:“对!矮墙!用咱们砌猪圈剩下的土坯就行,省得浪费。赵大爷您这主意太妙了!”
被她这么一夸,赵老栓的老脸有点红,嘴硬道:“我就是随口说说,你们看着办。”
队长也闻讯赶来,听林薇说完改造计划,拍着大腿叫好:“这主意好!去年秋收就因为积水糟蹋了两麻袋玉米,要是能把晒谷场整好,可是帮全队解决了大麻烦!林薇,这事就交给你和衍小子负责,需要多少人、多少工具,尽管开口!”
林薇正想应下,旁边突然传来王翠花阴阳怪气的声音:“哟,又开始瞎折腾了?修完猪圈修晒谷场,林薇你是想当生产队的大拿啊?我看你就是闲不住,想折腾得全队人都跟着你受累!”
她今天穿了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手里攥着个空篮子,显然又是来“路过”找茬的。
“二婶这话就不对了,”林薇直起身,手里还捏着那根树枝,“晒谷场积水糟蹋粮食,全队人都心疼。改造好了,大家翻晒省力,粮食也不容易坏,这是为全队好,怎么叫折腾?”
“为全队好?我看你是想在队长面前表现!”王翠花翻了个白眼,“就你那点能耐,修个猪圈都得靠衍小子帮忙,还想改晒谷场?别到时候把场地挖得坑坑洼洼,连粮食都没地方晒!”
“行不行,试过才知道。”林薇懒得跟她废话,转头对队长说,“队长,我们今天先测测场地的高低差,明天就开始清淤垫土,保证三天内完工,不耽误晒冬粮。”
队长一口应下:“我这就去叫人,把石碾子和板车都准备好!”
王翠花看着众人热火朝天的样子,自己像个局外人,气得嘴角直抽。她眼珠一转,悄悄往晒谷场边缘退,趁人不注意,抬脚往低洼处的玉米堆踹了一脚——金黄的玉米粒滚了一地,混进旁边的泥水里。
“哎呀!谁把玉米踢了!”她尖着嗓子喊起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林薇,“肯定是你!林薇你故意的!见不得全队粮食丰收,想糟蹋集体财产!”
这一喊,正在忙活的社员们都停了手,目光齐刷刷落在滚了一地的玉米粒上,不少人皱起了眉。
林薇心里咯噔一下,刚要解释,陆衍已经走了过去,蹲下身查看玉米滚落的痕迹——泥地上有个清晰的鞋印,是王翠花脚上那双打了补丁的布鞋留下的,鞋跟处还有块显眼的红泥。
“二婶,”他拿起一粒沾了红泥的玉米,声音平淡却带着分量,“这鞋印跟你的布鞋一模一样,红泥也是你早上去河沟边摘野菜沾的吧?”
王翠花的脸瞬间白了,下意识地往后缩脚:“你……你胡说!谁看见是我踢的?”
“我看见了。”李桂香抱着胳膊站出来,“我刚才就在那边翻大豆,看得清清楚楚,就是你踹的!王翠花,你也太不是东西了,为了找茬连集体粮食都糟蹋!”
石头他爹也跟着附和:“我也看见了!你那脚抬得老高,当我们瞎啊?”
社员们你一言我一语,把王翠花说得脸一阵红一阵白。她没想到自己的小动作被这么多人看见,想撒泼又没底气,最后跺了跺脚:“我……我不是故意的!是脚滑!”
“脚滑能把玉米踢出去三尺远?”林薇冷笑一声,“二婶,糟蹋集体粮食按规矩得赔,这堆玉米少说糟蹋了五斤,你就用五斤红薯干抵吧,三天内交到队里仓库。”
王翠花还想狡辩,队长已经沉下脸:“就按林薇说的办!再敢捣乱,扣你半个月工分!”
王翠花没辙,气呼呼地走了,走前还不忘剜林薇一眼,那眼神像淬了毒的针。
“别理她。”陆衍递给林薇一块擦汗的毛巾,“咱们继续量场地。”
林薇接过毛巾,看着他认真的侧脸,心里暖烘烘的。每次王翠花找茬,他总能第一时间站出来,不用她说太多,就把麻烦解决了。这种被人护着的感觉,比系统奖励的粮票还让她踏实。
两人拿起卷尺(系统奖励的工具,比队里的皮尺准多了),一个量长度,一个记数据。林薇报数的声音清亮:“东边高五公分,西边低八公分,落差十三公分……”陆衍在本子上记,字迹刚劲有力,像他的人一样靠谱。
李桂香看着他们并肩量场地的样子,偷偷跟石头他爹说:“你看他俩,一个报数一个记,比会计和出纳还默契,真是天生一对。”
石头他爹嘿嘿笑:“我看快了,说不定开春就能喝上他们的喜酒。”
这话飘进林薇耳朵里,她的脸“腾”地红了,报数的声音都有点抖。陆衍低头记数据,耳根也悄悄泛了红,手里的铅笔在纸上顿了顿,画出个歪歪扭扭的小数点。
太阳落山时,晒谷场的高低差测完了,林薇在地上画了张详细的改造图:哪里垫高、哪里挖沟、排水沟的坡度多少,标注得清清楚楚。队长看着图纸,拍着她的肩膀说:“林薇,你真是咱队的福星!有你在,往后的日子准能越过越红火!”
回家的路上,月光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林薇拎着卷尺,哼着上辈子在工地听来的调子,脚步轻快。陆衍跟在她身边,手里拎着她忘在晒谷场的草帽,偶尔提醒她:“慢点,地上有石头。”
“陆衍,”林薇突然停下脚步,转头看他,“明天清淤垫土,你说用板车还是用箩筐?板车装得多但路不好走,箩筐轻便却得人多……”
她又开始琢磨干活的细节,眼睛在月光下亮晶晶的。陆衍看着她,突然觉得,这晒谷场改造得值——不光能让粮食不积水,还能让她每天都这么有劲头,像株迎着太阳长的向日葵。
“用板车,”他说,“我去叫几个有力气的,把路垫垫,能走。实在过不去的地方,再用箩筐抬。”
林薇笑着点头:“就听你的!”
两人继续往前走,影子在地上交叠又分开,像两个默契的伙伴。远处传来猪圈里母猪的哼哼声,新修的屋顶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林薇摸了摸口袋里的系统奖励——刚才测完场地,系统提示“触发支线任务:改造晒谷场,奖励:石灰50斤,铁锨两把”。石灰正好用来给场地消毒,铁锨能省力,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她抬头看了看满天的星星,突然觉得,这八零年代的日子,虽然苦点累点,却踏实得很。有需要改造的晒谷场,有等着下崽的母猪,还有身边这个愿意陪她一起“折腾”的男人,每一天都有奔头。
“明天早点起。”陆衍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温柔。
“嗯!”林薇用力点头,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
K晒谷场的改造才刚开始,她的基建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她不怕,因为她知道,身边有个人会一直陪着她,把这土坷垃里的日子,一点点改造成想要的模样。
就像这即将被整平的晒谷场,哪怕现在坑坑洼洼,只要肯下力气,总有一天会变得平平整整,晒出金灿灿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