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将修复好的旗袍用比来时更郑重的方式打包、寄出后,苏晚感觉自己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结结实实地睡了整整一天一夜。

而就在她于闻时小筑里享受着难得的酣眠时,那件承载着她与陆知夏无数心血的旗袍,正跨越数百公里,奔赴一场即将上演的、属于它的惊鸿盛宴。

省城,西子湖畔,一座典雅的中式园林酒店内。

国学大师宋芷君女士的八十寿宴,正在此举行。

宴会厅里,宾客云集,谈笑晏晏。放眼望去,尽是江南文化界、学术界乃至商界有头有脸的人物。随便一位,都是在各自领域举足轻重、时常出现在电视或财经杂志上的名流。

周明博教授穿梭于宾客之间,与人寒暄,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与期待。他时不时地望向后台的方向,那里,他的恩师宋芷君,正在换上两天前寄到的这件饱含苏晚和陆知夏心血的旗袍。

他到现在还记得,当他在自己办公室里,打开那个寄回来的包裹,看到那件被完美修复的旗袍时,自己是何等的失态。

他一个年过六旬、见惯了世间珍宝的老教授,竟像个孩子一样,激动得老泪纵横。

那已经不是“修复”了,那是“重生”!

那只翠鸟的眼神,那兰草的筋骨,那流转于丝线之间的、仿佛沉淀了光阴的灵气……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甚至超出了他对刺绣这门工艺的想象极限。

他简直不敢想象,在恩师寿宴当晚,这件衣服,将会掀起一场怎样的波澜。

终于,宴会厅的灯光微微暗下,一束追光灯打向了主台。司仪用温润的声音宣布:“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今晚的寿星——宋芷君女士!”

掌声雷动。

一位头发花白、身形清瘦,但精神矍铄的老太太,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从后台走出。

她一出现,全场的掌声,有了一瞬间的停滞。

随即,更响亮的、带着无数惊叹与不可思议的议论声,如潮水般在宴会厅里炸开。

“天啊!宋老今天穿的这身……”

“是她母亲留下的那件吧?我二十年前见过,早已经破旧不堪了,怎么……”

“修复了?这怎么可能!你看那领口的绣花,比新的还精神!”

宋芷君女士的脸上,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孩童般的喜悦。她穿着那件月白色的真丝旗袍,合身的剪裁将她属于知识分子的清癯风骨,衬托得淋漓尽致。

但所有人的目光,都被牢牢地吸附在了那一片从领口蔓延至胸前的苏绣花鸟图上。

在宴会厅璀璨的灯光下,那只翠鸟的羽毛,正流转着一层如梦似幻的华光。它的眼神灵动,仿佛正好奇地打量着这满堂宾客。而那几株兰草,则在老太太的举手投足间,微微摇曳,清雅脱俗,宛若活物。

整件衣服,仿佛被时光温柔地亲吻过,褪去了陈旧,留下了神韵,美得让人心折。

“老天,这手艺……我从未见过!”一位国内知名的服装设计师失声喃道,她不顾仪态地挤上前,想要看得更清楚一些。

“周兄!明博兄!”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省博物馆的李馆长拨开人群,快步走到周明博身边,指着宋老身上的旗袍,脸上是掩饰不住的震惊,“这……这是哪位国宝级的大师出手了?可是……当初故宫博物院那几位修复大家,我也替宋老问过,他们也束手无策啊!倒地是哪位神仙有这等‘化腐朽为神奇’的通天手段啊!”

越来越多懂行的人围了上来,有服装学院的教授,有苏绣世家的传人,有顶级的艺术品收藏家。他们每一个人,都用一种近乎朝圣的目光,审视着那件旗袍上的每一处细节。

“你们看,这补上的线,与原来的底料竟无一丝色差,简直是天衣无缝!”

“不止是色差,是‘神’差!你看这翠鸟的神采,比我记忆中那件原作,还要灵动三分!这哪里是修复,这分明是点化!”

“这针法……似是苏绣,又非苏绣,其中蕴含的古意,怕是要追溯到唐宋以前……这……这不可能!”

周明博看着眼前这番景象,听着耳边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赞叹,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与有荣焉的自豪感。他知道,那位隐于水乡古宅中的“大师”,用她那惊世骇俗的技艺,彻底征服了在场所有挑剔的眼睛。

“周教授,别卖关子了!快告诉我们,这到底是哪位高人所为?”李馆长抓住他的手臂,急切地追问,“这样的大师,必须被记录在册,她的技艺,是属于整个国家的瑰宝!”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到了周明博的身上。

周明博定了定神,想起了苏晚在电话里那句“不喜见外人”的嘱咐。他清了清嗓子,迎着众人期待的目光,缓缓地、一字一顿地吐出了两个字:

“闻时。”

“闻时?”众人面面相觑,这个名字,他们从未听过。

周明博微微一笑,拱了拱手,用一种半带歉意半带神秘的语气说道:“大师隐于市井,不问俗事,有祖训,不愿为外人所扰。她只说,她的作品,会替她说话。”

一句话,为这位神秘的“闻时大师”,增添了一道最吸引人的高人光环。

“闻时”这两个字,就在这个星光熠熠的夜晚,携带着国宝级的技艺和隐世高人的神秘色彩,如同一颗投入江南文化圈的深水炸弹,一炮而红。

与此同时,闻时小筑。

苏晚是被一连串的手机提示音吵醒的。她迷迷糊糊地拿起手机,刺眼的屏幕光让她眯起了眼睛。

屏幕上,第一条,是来自银行的短信通知。

“【XX银行】您尾号XXXX的储蓄卡账户于11月5日19:34收入人民币50000.00元,活期余额……”

五万块!到账了!

苏晚的睡意瞬间被驱散了一大半。她激动地坐起身,而紧接着,第二条信息,是来自周明博教授的微信。

那是一段很长的文字,字里行间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激动和感激,详细描述了寿宴上的盛况,并转达了无数人对“闻时大师”的敬仰。

苏晚看着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看着那些对旗袍不吝溢美的赞叹,心里像是被灌满了蜜糖,甜得发腻。

而就在她反复阅读这条信息时,手机顶端,又跳出了一条来自二手平台的推送通知,提示她关注的博主“江南织造总管”发布了新动态。

她好奇地点了进去。

只见周明博用他的认证大号,转发了她那个唯一的、记录了制作“补天线”过程的Vlog片段。

并配上了一段文字:

“让大家见识一下真正的古法匠心。有些传承,未曾断绝,只是不为我等所知罢了。致敬‘闻时’。”

这条动态下,评论和点赞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增长。

而苏晚那个只有寥寥几个粉丝的、名为《闻时手记》的账号,也开始涌入第一批真正懂行的、被“闻时”二字吸引而来的关注者。

苏晚看着这一切,看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光,又抬头看了看窗外那轮清冷的明月。

她很肯定,从这个夜晚开始,闻时小筑的故事,将不再是一个只属于她和陆知夏的秘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