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那天下午,原本计划一小时的参观延长到了闭馆时间。他们从宋代瓷器聊到各自的大学生活,发现竟然在同一所大学不同学院就读过——褚云深在人文学院攻读考古学,蓝羽在艺术学院学习摄影。

“我记得艺术学院门口那棵巨大的银杏树,”褚云深说,“秋天时满地金黄,经常有学生在那里写生。”

蓝羽笑了:“那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大四时我还拍过一组《银杏时节》的作品,拿了当年的学院奖。”

博物馆的闭馆广播响起,两人才意识到已经过去了整整三个小时。

“我送你回去吧,”褚云深脱口而出,随即又补充道,“这个时间地铁很挤。”

蓝羽点头答应。车上,他们交换了联系方式。

“下周展览开幕,如果你有时间...”褚云深在蓝羽下车前说道。

“我会来的,”蓝羽微笑,“我还想拍一组布展花絮,如果馆方同意的话。”

“我来安排。”褚云深承诺道。

望着蓝羽走进公寓楼的背影,褚云深感觉心里某种长期沉睡的东西被唤醒了。多年与古物打交道,他已经习惯了寂静的世界,但蓝羽的出现像是一道色彩鲜明的痕迹,划过了他原本单调的生活画布。

第二节 渐近线

展览开幕式上,人流如织。褚云深作为策展团队成员忙得不可开交,但目光总不自觉地在人群中寻找那个拿着相机的身影。

蓝羽来得稍晚,她穿着一身深蓝色连衣裙,衬得肤色愈发白皙。她没有打扰忙碌的褚云深,而是专注地捕捉展览细节和观众反应。

“这张角度选得真好,”一个声音从她身后传来,“大多数人都只关注瓷器本身,你却把展品与观众的关系作为重点。”

蓝羽转身,看到褚云深正看着她相机里的照片预览。

“褚博士,恭喜开幕成功。”

“谢谢,叫我云深就好。”他递过一杯香槟,“有空吗?我想带你看看一个特别的东西。”

褚云深带她来到一个相对安静的展区,指着一件青瓷瓶:“这是我最喜欢的展品,不是最珍贵的,但有着最曲折的故事。”

他讲述了这个瓶子如何从墓葬出土时几乎全是碎片,如何经过两年时间才拼凑完整,又如何在一场地震中险些再次受损。

“听起来你与它有着特殊的情感。”蓝羽轻声说。

褚云深点头:“它教会我耐心和坚持。有时候最珍贵的东西需要最长的时间来打磨和完善。”

他们沉默了一会儿,同时看向对方,又同时移开目光。

“蓝羽!”一个声音打破了这微妙的一刻。杂志主编走过来,“拍得怎么样了?我们需要一些褚博士的特写做封面故事。”

褚云深出乎意料地配合,甚至主动提议可以去修复室拍工作照。于是原本计划半小时的拍摄延长到了整个下午。

结束后,褚云深鼓起勇气邀请蓝羽共进晚餐。那家小餐馆藏在胡同深处,是考古圈内人才知道的宝地。墙上挂着考古地图,菜单写在黑板上,老板自称“退役摸金校尉”——当然是开玩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