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施礼告退。他刚出殿,鲁肃急忙道:“诸葛亮言之有理,曹操若得江东,必无我等立足之地!” 张昭却反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与之相抗,恐失大义。” 众臣争论不休。
我抬手止住喧哗,看向周瑜:“公瑾之意?” 周瑜深吸一口气:“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将军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兵精粮足,正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曹操自送死,岂可迎之?”
我心中激荡。是啊,父兄创业艰难,我岂能不战而降? “好!”我拔剑斩断案角,“再有言降曹者,犹如此案!”
第五章 赤壁烽火
建安十三年冬,曹操大军果然顺江而下。我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率精兵三万,与刘备军会于夏口。
出发前夜,公瑾来辞行:“此去必破曹贼,主公静候佳音。” 我握住他的手:“万事小心。若事不谐,速退保江东。” 公瑾大笑:“主公放心,瑜观曹操水寨,连环战船,正是火攻良机。”
数日后,黄盖献苦肉计诈降。是夜东南风急,公瑾遣人送来信笺:“今夜破曹。”
我登高北望,只见长江之上火光冲天,杀声震地。那一刻,我心潮澎湃——若此战得胜,江东基业可保,三分天下可成!
天明时分,捷报传来:曹操败走华容道,百万大军灰飞烟灭。
公瑾凯旋时,我亲出十里相迎。见他瘦了许多,眼眶深陷,却神采飞扬。 “主公,幸不辱命!” 我紧紧抱住他:“公瑾辛苦了!”
庆功宴上,我特意让公瑾坐于身侧,敬酒三杯:“若无公瑾,无我今日!” 公瑾笑道:“此乃主公洪福,将士用命,瑜何功之有?”
唯有诸葛亮在一旁摇扇微笑,似有深意。我心中莫名不快——这卧龙才智超群,终非池中之物,他日必为江东之患。
宴后,鲁肃私下道:“曹操虽败,仍据北方。刘备已取荆南四郡,若任其坐大...” 我明白他的担忧。那个爱哭的刘皇叔,有了诸葛亮如虎添翼,确实不得不防。
“子敬以为该如何?” “可表刘备为荆州牧,暂借南郡与之,令其北抗曹操。” 我沉吟片刻。这主意不错,既安抚刘备,又让他挡在前面。 “好,就依子敬之言。”
于是刘备成了“刘荆州”,驻兵公安。我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荆州九郡,我江东出生入死,岂能只得区区江夏?
望着长江北岸,我暗自思忖:曹操、刘备、我,这三分天下的局面,怕是还要纠缠许久。
而我才二十二岁,有的是时间陪他们玩这场天下棋局。
第六章 妹嫁刘备
建安十四年,春。
长江两岸柳絮纷飞,我正在京口城头巡视防务,鲁肃急匆匆赶来:“主公,刘豫州遣诸葛亮前来,欲求联姻。”
我挑眉:“联姻?刘玄德想娶我东吴哪位宗室之女?”
诸葛亮羽扇轻摇,笑容可掬:“非娶宗室女,乃求聘孙将军之妹也。”
我差点笑出声。刘备今年四十有九,我妹妹孙尚香方才十七,这老牛吃嫩草也忒明显了。正要回绝,诸葛亮又道:“孙刘既为盟好,若结秦晋之好,则曹操不敢正视东南矣。”
回府与母亲商议,吴国太叹道:“刘备年近半百,岂是良配?但为江东大局...”话未说完,屏风后转出一人:“我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