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李术果然反了。我亲率大军征讨,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指挥作战。站在战车上,看着旌旗招展,万军待命,我突然理解了兄长为何总爱冲杀在前——这种掌控生死的感觉,令人沉醉。
李术被生擒斩首。回师途中,公瑾对我说:“今日方见仲谋果决。”我苦笑不语。哪有什么果决,不过是逼不得已。
第三章 曹操来使
建安七年,曹操击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遂派使者来吴。
来使名华歆,言辞倨傲:“曹丞相已表奏天子,封孙将军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望将军送子弟入朝为质,以示忠心。”
堂下哗然。程普当即拔剑:“曹操欺人太甚!” 我抬手制止,对华歆笑道:“曹丞相美意,权心领了。只是江东初定,权年轻德薄,还需子弟辅佐。入朝之事,容后再议。”
华歆还要再说,周瑜突然道:“听说刘表之子刘琮已送质入朝?” 华歆一怔:“正是。” “然后荆州就被曹操打了?”公瑾冷笑,“前车之鉴,我主岂能重蹈覆辙?”
华歆悻悻而去。张昭忧心忡忡:“曹操必不肯罢休。” 我点头:“加紧备战吧。公瑾,水军训练如何?” “新造楼船五十艘,艨艟斗舰百余,水军已达三万。”公瑾眼中放光,“长江天险,曹操纵有百万大军,也难飞渡!”
我稍稍安心,却又想到一事:“听说刘备在新野败于曹操,现已南逃?” “是,”鲁肃接话,“刘豫州遣诸葛亮来吴,欲与我结盟抗曹。”
诸葛亮...我听说过此人,号“卧龙”,据说有经天纬地之才。 “明日请他来见。”我倒要看看,这个能让刘备三顾茅庐的奇士,究竟有何能耐。
第四章 舌战群儒
翌日,诸葛亮一袭青衣,羽扇纶巾,从容入殿。我注意到他目光扫过堂上众臣,最后落在我身上,躬身施礼:“亮奉刘豫州之命,特来拜会孙将军。”
我故意道:“先生远来辛苦。只是曹操势大,我江东兵精粮足,长江天险,未必需要与刘豫州结盟。”
诸葛亮微微一笑:“将军可知曹操已得荆州水军?” 我一怔:“多少?” “战舰千艘,水军八万。”诸葛亮羽扇轻摇,“加上原有步骑,号称百万。若顺流而下,江东虽险,可能独善?”
张昭插话:“我江东儿郎善水战,非北军可比。” “张公言之有理。”诸葛亮转向张昭,“然曹操已命蔡瑁张允训练水军,此二人久居荆州,深谙水战。更兼北方士卒惯战,若水陆并进,江东如何抵挡?”
堂上鸦雀无声。我心中暗惊——这诸葛亮果然厉害。
“那依先生之见?”我问。 “孙刘联合,同心破曹。”诸葛亮目光灼灼,“曹操北军不习水战,荆州新附之民心未归。若将军与刘豫州合力,必破曹贼!”
周瑜突然道:“先生所言虽善,但刘豫州新败,兵不过万余,将只关张赵云,如何合力?” 诸葛亮笑道:“刘豫州虽败,仁声播于四海。若与孙将军联手,荆楚豪杰必云集响应。更兼关张万人敌,亮虽不才,愿效微劳。”
我沉吟良久。与刘备结盟确有益处,但他毕竟势单力薄... “容我三思。”我最终道,“先生先回馆驿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