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之前的厌恶和烦躁,如同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专注的、近乎贪婪的审视和探究。他甚至微微抬起右手,做了一个极其隐蔽的下压动作,示意原本因他动怒而欲强行驱散众人或采取更激烈行动的郎卫稍安勿躁。

接下来的数日,天幕准时出现,雷打不动地播放着《甄嬛传》。

整个咸阳宫,乃至整个咸阳城,都陷入了巨大的混乱、茫然和持续发酵的恐慌之中。百姓远远望见皇宫上空的奇景,议论纷纷,谣言四起,有言天降祥瑞者,有言大凶之兆者,更有甚者私下传言乃陛下暴政引来天谴。麒麟殿内的朝会,画风则以一种无可挽回的趋势,滑向一种全民性的诡异。

从一开始的剑拔弩张、如临大敌,到后来的沉默围观、逐渐麻木,再到最后……竟演变成了一种无人说破、心照不宣的“每日学习”时光。郎卫依旧守卫,但眼神总会忍不住往天上飘。

大臣们从最初的如坐针毡、非礼勿视,到后来也忍不住偷偷用眼角余光揣摩那些“娘娘小主”们的说话艺术和神态变化。虽然觉得阴阳怪气、毫无大丈夫气概,但私下细品……嘿,这指桑骂槐、挖坑下绊子、借刀杀人的套路,貌似用在朝堂政敌身上,效果可能出其不意?至少,比直接开骂弹劾显得……有水平?

而嬴政,无疑是所有人中学得最深入、最投入、最举一反三的那个。他的学习能力和融会贯通的悟性,向来恐怖。

他看皇后如何“贤惠”地安排妃嫔侍寝,维持后宫平衡,立刻联想到朝堂之上的派系之争,平衡之术的精髓在于制衡,而非消灭。

他看华妃如何恃宠而骄,光芒万丈,却又被皇帝用一碗碗“赏赐”的欢宜香绝育而不自知,深刻体会到何为“捧杀”,何为“帝心难测”,予取予夺皆在无声处,杀人于无形。

他看雍正如何时不时给予小恩小惠(比如赏甄嬛一双蜀锦玉鞋,赏安陵容一堆浮夸的衣料),并配上“朕觉得这个很配你”、“朕时刻想着你”之类的言语,让妃嫔们感激涕零,死心塌地。这比直接赏赐金银爵位,似乎更能收买人心,成本更低,效果更持久?

他甚至精准地捕捉到了皇后如何一步步操控安陵容——先用“你很好”、“本宫看重你”给予初步肯定和希望,再用“但你出身卑微”、“不如甄嬛得宠”进行持续贬低和制造焦虑不安,最后用“只有本宫能帮你”、“你要证明自己”来收割忠诚,让其拼命表现、主动献计乃至作恶以求证明自己的价值。这套路循环往复,极其高效地榨干了一个人的利用价值。

“PUA……”天幕上偶尔飘过的、如同鬼画符般的细小文字(弹幕),嬴政自然不认识,但结合画面情节和人物命运起伏,他那超凡的政治头脑和洞察力,已然抽象概括、提炼出了其中的核心精髓:一种深入情感与认知层面的精细操控术,旨在让被操控者陷入自我怀疑、依赖施控者评价、并不断努力寻求认可的循环之中。

这一日,天幕播放到经典场面——甄嬛冬日里被设计跪于御花园吹冷风,皇帝路过,并未立刻为她做主,反而先质疑她是否任性、是否心高气傲、是否不够柔顺,待甄嬛一番“臣妾不信天命,只信人定胜天”的言论意外触动圣心后,皇帝才态度缓和,给予关怀,并说:“朕喜欢你这份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