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人间惆怅客

纳兰性德:人间惆怅客的悲情人生与词中绝唱

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性德如同一颗璀璨而短暂的流星,以他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艺术才华,在清初词坛划出了一道耀眼的光芒。这位出身显赫的贵族公子,却以 “人间惆怅客” 自况,在短短三十年的生命里,经历了爱情的幻灭、仕途的失意与生命的无常,最终将满腔悲情化作《饮水词》中那些哀感顽艳的绝唱。他的身上,既有满族贵族的英武倜傥,又有汉族文人的清雅深情,那些流传在野史中的浪漫轶事,更让他的形象如烟雨江南的画舫,载着半船月光半船愁,在时光长河里缓缓飘荡。

显赫家世与忧郁灵魂的悖论:白衣公子的风流底色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他的家世,是清初 “烈火烹油、鲜花著锦” 的极致 —— 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其妹孟古姐姐嫁与努尔哈赤为妃,生下清太宗皇太极;父亲明珠是康熙朝权倾朝野的武英殿大学士,朝堂之上一言九鼎;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出入皆有仪仗相随。这样的门第,注定了纳兰性德从出生起就 “锦衣玉食,马肥轻裘”,可他偏生不爱金银珠宝的俗艳,只恋笔墨纸砚的清香,活成了贵族圈里最 “不合时宜” 的风流客。

渌水亭雅集:满汉文人的忘形之契

十七岁入国子监时,纳兰性德就因 “读书过目成诵,提笔立就华章” 被祭酒徐文元视作 “百年难遇的奇才”。后来拜入内阁学士徐乾学门下,更是博览群书,从经史子集到天文历算,无一不通。可他最爱的,还是和一群 “落拓文人” 混在一起 —— 那些江南来的汉族布衣,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个个都是 “胸有丘壑,不媚权贵” 的硬骨头,却偏偏被纳兰性德的真诚与才华打动,常聚在他的渌水亭(今北京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饮酒赋诗。

野史里记载,渌水亭的春天最是热闹。彼时桃花落满亭前流水,纳兰性德会换上一身月白长衫,手里捏着一把折扇,站在亭边迎候友人。顾贞观总爱带一坛绍兴黄酒,陈维崧则揣着新填的词牌,严绳孙来得晚了,会笑着掏出一幅刚画的山水,说是 “给容若补酒钱”。众人围坐亭中,酒过三巡,纳兰性德便会弹起琵琶,唱自己新写的词句,声音清越如鹤唳云端。有一次,朱彝尊打趣他:“容若,你一个御前侍卫,天天和我们这些‘无官无职’的人混在一起,就不怕你父亲骂你?” 纳兰性德却仰头饮尽一杯酒,笑道:“人生难得一知己,管他什么侍卫不侍卫!” 说罢,提笔在宣纸上写下 “德也狂生耳”,笔锋落处,满纸都是少年人的洒脱与疏狂。

他待朋友,更是 “倾囊相助,毫无保留”。康熙十五年,顾贞观的好友吴兆骞因 “丁酉科场案” 被流放宁古塔,顾贞观四处奔走求救,却屡屡碰壁。一日在渌水亭,顾贞观喝得酩酊大醉,哭着把这事告诉了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听后,当即拍案而起:“汉槎(吴兆骞字)是你的好友,便是我的好友!这事我管定了!”

此后三年,纳兰性德一边当着御前侍卫,一边暗中为吴兆骞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