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他先是找父亲明珠求情,明珠起初不愿得罪朝中旧臣,纳兰性德便日日在书房里抄录吴兆骞的诗,抄到动情处泪洒纸笺,明珠见儿子如此执着,终是松了口。接着,纳兰性德又亲自写信给宁古塔的将军,托人送去棉衣、药品和银子,信中写道:“汉槎才华横溢,却困于冰天雪地,此非君子之遇。若将军能周全,容若必当感念终生。” 康熙二十年,吴兆骞终于被赎归,刚到京城,就直奔渌水亭。纳兰性德早已在亭前等候,两人相见,无需多言,只是紧紧相拥,泪水沾湿了衣衫。那天的渌水亭,酒香伴着诗声,直到月色满天才散去 —— 这样的情谊,在满汉隔阂尚深的清初,恰似一缕清风,吹散了民族间的阴霾,也让纳兰性德的 “风流” 多了几分重情重义的底色。

2 御前闲愁

御前侍卫的闲愁:猎场赋诗惊帝王

二十二岁那年,纳兰性德补殿试,考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皇帝早就听闻他的才名,又念及他是明珠之子,便破格授予他三等侍卫之职,后来又升为一等侍卫,让他随侍左右。按说,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仕途 —— 每日伴君左右,既能得帝王赏识,又能借父亲的权势步步高升。可纳兰性德偏不喜欢这样的 “风光”,他常对好友说:“我就像笼中的鸟,看似衣食无忧,却没了展翅高飞的自由。”

野史里有这样一段轶事:康熙二十一年,皇帝南巡,纳兰性德随行。船行至秦淮河畔,夜色渐浓,康熙邀众人登岸赏灯,岸边歌楼画舫,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康熙兴致大发,让纳兰性德作一首词,咏这秦淮夜景。纳兰性德沉吟片刻,提笔写下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好事近・渔夫》)。词中没有半句写秦淮的繁华,反倒满是 “孤鸿明灭” 的寂寥。康熙看了,沉默半晌,叹道:“容若,你的心,不在这帝王身边啊。”

还有一次,康熙去木兰围场狩猎,纳兰性德随行护驾。猎场上,康熙一箭射中一只鹿,群臣纷纷喝彩,唯有纳兰性德站在一旁,望着远处的青山出神。康熙见他走神,便唤他过来,笑道:“容若,你看这围场壮阔,何不赋一首诗?” 纳兰性德躬身行礼,随即吟道:“旌旗猎猎走风沙,弓箭横斜集晚鸦。万里江山万里梦,一生怀抱一生嗟。” 诗里的 “一生怀抱一生嗟”,让康熙瞬间收起了笑容。他拍了拍纳兰性德的肩膀,轻声说:“朕知你有才,也知你心有郁结。只是这世间事,哪能事事如意?”

那天晚上,纳兰性德在帐篷里写下《长相思・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他写的 “故园”,哪里是京城的纳兰府?分明是他心中那片 “山泽鱼鸟” 的自由天地。侍卫的身份,给了他 “文武兼备” 的虚名,却困住了他的灵魂。他常趁着夜色,在帐篷里偷偷给顾贞观写信,信里说:“每日随驾,看似风光,却如履薄冰。不如渌水亭的日子,一杯酒,一首词,何等自在。” 这样的 “闲愁”,让他的 “风流” 少了几分贵族的骄纵,多了几分文人的清雅与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