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风月短暂缘:沈宛的琵琶怨
卢氏去世后,纳兰性德沉浸在悲痛中整整四年。直到康熙二十三年,三十岁的他在好友顾贞观的引荐下,结识了江南才女沈宛 —— 这位出身秦淮河畔的歌伎,成了他生命里最后一段情缘。
沈宛生得 “清丽脱俗,自带风骨”,不仅容貌出众,还著有《选梦词》,词风 “哀婉清丽,不输男子”。顾贞观第一次把沈宛的词拿给纳兰性德看时,他就被 “雁书蝶梦皆成杳” 这样的句子打动,叹道:“江南竟有如此才女!”
那年冬天,顾贞观亲自护送沈宛入京。纳兰性德在京郊的一座小院里设宴迎接,小院里种着几株梧桐,寒风一吹,落叶满地。沈宛穿着一身素色长裙,抱着琵琶,轻轻唱了一首自己写的《菩萨蛮》:“雁书蝶梦皆成杳,月户云窗人悄悄。记得画楼东,归骢系月中。醒来灯未灭,心事和谁说?只有旧罗裳,偷沾泪两行。” 歌声清婉,满是思乡的愁绪,纳兰性德听着,心中一动,当即举杯道:“沈姑娘之才,容若佩服。从今往后,这小院就是你的家。”
那段日子,是纳兰性德晚年最快乐的时光。他常常瞒着家人,偷偷去小院见沈宛。两人一起填词唱和,沈宛弹琵琶,他吹笛,月色下,琴声与笛声交织,成了最动听的旋律。纳兰性德还为沈宛写了许多词,比如《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的下半阕:“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他把对卢氏的思念,与对沈宛的温情,都融在了词里。
可这段情缘,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康熙年间,满汉通婚的禁令尚未解除,沈宛不仅是汉人,还是歌伎,身份卑微,纳兰明珠自然不会同意这门亲事。沈宛只能住在小院里,像一个 “见不得光” 的影子,连纳兰府的大门都进不去。
野史里说,有一次,纳兰性德的母亲爱新觉罗氏得知了沈宛的存在,便派人去小院 “警告” 沈宛,让她离开纳兰性德。沈宛得知后,没有哭闹,只是平静地对纳兰性德说:“容若,我知道我们不可能。我不想让你为难,也不想让自己活得这么委屈。” 纳兰性德抱住她,哽咽道:“再等等,我会想办法的。” 可他心里清楚,在家族的压力面前,他的 “办法” 不过是自欺欺人。
沈宛离开的那天,是一个春日的早晨。她没有告诉纳兰性德,只是留下了一封信和一本《选梦词》。信里写道:“容若,多谢你陪我这段日子。我本是秦淮河畔的一株野草,不该贪恋帝王身边的月光。愿你此后安好,再无愁绪。” 纳兰性德赶到小院时,只剩下空荡荡的房间和桌上的信。他拿起《选梦词》,翻到最后一页,看到沈宛写的一句词:“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这句词,像一把刀,刺穿了他的心。
后来,他写下《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词里的 “红泪偷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