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雨在城市的玻璃顶上敲出密集的鼓点,我站在她住处对面的槐树下,指尖冻得失了知觉。自以为很酷的创业者在这一刻只像个走丢的少年。我看见她从便利店出来,雨幕把她的侧脸磨得温柔,她拎着一袋牛奶和面包,步伐一如既往地轻,却没有朝这边看。她绕过了小区门口的共享单车,撑着一把浅蓝的伞。那把伞我们读大学时一起买过一把同款——我记得价格是十九块九,后来她说颜色像六月的湖面。她叫林未央,曾是我爱情的全部,也曾是我创业路上最沉的一块石头。我叫季野,搞SaaS的,做一个给中小商户的智能经营平台——表面上是帮他们记账进销存,背后是用数据帮他们算每一笔钱的去处。可在今天下雨的夜里,这一切听起来都像一个苍白的自我介绍。

我们离婚那天,天也下着雨。那时公司烧钱厉害,日活被对手偷走了三分之一,服务器经常半夜报警,我像被水推着的人只会往前猛蹬。她在门口等我签字,手里握着一把钥匙——那是她把我父亲留给我的老房子里最后一把钥匙。她说:“我不是来哭的,我只是把东西还给你,也把你还给你自己。”我那时竟仍在想明天投放ROI的曲线是不是能冲上去。她把钥匙放在桌面,轻轻一推。我也没有说什么,因为说什么都像是拿空杯子去接瀑布,没有意义。

现在,我站在雨里,看着她消失在门禁后。手机震了一下,是合伙人阿左发来消息:明天早上九点,海石资本的合伙人要来公司看线。他问我PPT改到第几版了。我回了一个“收到”,然后把手机塞回口袋,抬头往上,是雨水从广告牌边缘成串落下,像一次集体跳伞。你知道吗,人一旦决定重新去爱,就像产品决定重构。旧的代码能用,但不优雅;旧的我也能活,却不配她。

第二天一早,我比所有人都到得早。我们的小办公室在城西的一栋旧科技园里,楼道的墙面有斑驳的灰。我用钥匙打开门时,屋里还是昨晚的味道——咖啡渣、焊锡、和一盆快死的绿萝的土腥。我把白板擦干净,在上面写了八个字:救火不如从源头。旁边画了三条线:用户增长、客户复购、商户留存。我知道,海石要看的不是故事,而是我们能在暴雨里继续往前走的脚力。

九点不到,合伙人到了。她是个女的,叫贺南枝,眼神很明亮。她翻我的财报,问了几个直击要害的问题:“你们的留存为什么在第二个月掉到五成以下?补贴撤后,有没有靠产品力把客户留下来?对手最近出了‘云端微店’,你们的反应是什么?”我把我们刚推不久的“夜光账本”讲给她听——它能自动对接商户的进货、支付、评价,夜里同步到云端,第二天早上给出一份“行动清单”,告诉老板今天最应该做哪三件事。她点点头,又问我:“你有什么不做的?”我愣了一下,想起未央以前说过的话:一个人能成为什么,往往取决于他决定不成为什么。我说:“我们不做平台电商,不做大而全的生意,我们只做小店经营效率。越不性感的地方,越有复利。”她笑了笑,说:“好。中午我再回来。”

午休时,阿左跑过来问我:“你跟她说融资金额了吗?我看她像要下手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