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就开一下门。”

郭小美蜷缩在门后,全身控制不住地颤抖。陈时序离去的脚步声早已消失,但那种无形的压迫感仍弥漫在空气中,仿佛他随时会穿透门板出现在她面前。

她抬起左手腕,那个钟表印记在昏暗的光线下散发着诡异的微光。四个点已经亮起,形成一条从12到3的弧线,像是一轮新月,却带着不祥的预兆。

“凌晨三点是收集时间的最佳时刻。”陈时序的话在她脑海中回响。

郭小美猛地站起来,跌跌撞撞地冲进卧室,翻出手机和充电宝。万一断电,她不能失去与外界联系的方式。接着,她检查了所有窗户的锁,拉紧每一面窗帘,连最小的缝隙都不放过。

做完这一切,她背靠墙壁滑坐在地,打开手机搜索“时间被偷”“钟表印记”等关键词。大部分结果都是科幻小说或心理疾病的解释,直到她翻到第三页,一个名为“都市奇谈研究所”的博客吸引了她的注意。

最新一篇博文发表于两年前,标题是《时间窃贼:都市传说还是现实威胁?》。

博文详细描述了与郭小美经历相似的情况:莫名疲劳、记忆断层、皮肤出现钟表印记。作者声称这是一种名为“时序窃取者”的超自然存在所为,他们以人类的时间为食,尤其偏爱那些处于人生转折点或情感强烈期的个体。

“时序窃取者通常以修复师或收藏家的身份出现,”博文写道,“他们会携带一个装有时计器具的箱子,实际上那是他们收集和储存时间的容器。被窃取的时间会以液态光的形式保存在各种钟表内。”

郭小美屏住呼吸继续阅读。

“最危险的时刻是凌晨三点,这是时空壁垒最薄弱的时刻,窃贼能够最大限度地抽取时间。一旦受害者手腕上的钟表印记完成一整圈,他们的时间将彻底归窃贼所有,本人则会从存在中被抹除,仿佛从未诞生过。”

博文最后提供了一个邮箱地址,邀请有类似经历的人联系。

郭小美毫不犹豫地发送了求助邮件,详细描述了自己的遭遇和陈时序的特征。发送成功后,她稍微松了口气,至少有人知道这种事情的存在。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郭小美不敢入睡,强撑着眼皮注意门外的任何动静。奇怪的是,这一晚异常平静,陈时序没有再来敲门,走廊里甚至听不到任何脚步声。

凌晨五点多,疲惫终于战胜了恐惧,郭小美倒在沙发上陷入不安的睡眠。

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梦中,她漂浮在一个充满金色流光的空间里,周围悬浮着各种钟表,全部指向3:00。陈时序站在远处,手中拿着那个皮质行李箱,但这次箱子打开后,里面不是钟表,而是无数张人脸在金色液体中沉浮——其中一张赫然是她自己的脸。

“时间不多了。”陈时序说,但他的声音变成了无数人声音的混合体,“你的时间,很快就会成为收藏品。”

郭小美猛地惊醒,阳光已经从窗帘缝隙中透进来。她第一时间查看手腕——印记没有新的变化,还是那四个点。

手机显示上午十点十七分,有一条新邮件提醒。来自“都市奇谈研究所”的回复。

“郭女士,您描述的情况非常符合时序窃取者的特征。根据我们的研究,这种存在已经活跃了至少一个世纪,通常选择公寓楼或宿舍作为狩猎场,因为密集的人口能提供更多选择且不易被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