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多谢顾公子……” 苏晚卿连忙站稳身子,轻轻挣开他的手,低下头,不敢再看他的眼睛,“方才险些摔了,还好有你。”

顾景渊将食盒递还给她,声音温和:“苏姑娘不必客气,这桥面湿滑,你下次走的时候慢些便是。” 他的目光落在食盒上,又看向苏晚卿,“姑娘这是…… 要去给我送点心?”

苏晚卿点点头,指尖轻轻摩挲着食盒的边缘,小声说:“想着你读书辛苦,做了些桂花糕,还有一碗莲子羹,不知道合不合你的口味。”

顾景渊看着她泛红的耳尖,心里忽然涌上一股暖流。他在苏州备考的这些日子,过得清苦又孤单,若不是有苏晚卿时常照料,他怕是早已撑不下去了。他接过食盒,打开盖子,一股清甜的桂花香气扑面而来,莲子羹还冒着热气,在微凉的春日里,显得格外温暖。

“劳烦姑娘费心了,” 顾景渊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激,他看着苏晚卿,忽然注意到她指尖上还沾着些许绣线的痕迹,指腹上也有细密的薄茧 —— 那是常年握绣针留下的印记。他想起前几日去绣坊送丝线时,看到她坐在窗边绣花的样子,阳光落在她专注的侧脸上,她手中的绣针上下翻飞,不过片刻,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便在绢布上绽放开来。

“姑娘的绣技,真是绝妙。” 顾景渊忍不住赞叹道,“前几日我路过绣坊,见你绣的那幅《百鸟朝凤图》,鸟儿的羽毛层层叠叠,像是下一秒就要从绢布上飞出来一般。苏州城里,怕是再找不出第二个人有这样的手艺了。”

听到他的夸赞,苏晚卿的脸颊更红了。她从小就听惯了别人夸她的绣技,可从顾景渊口中说出来,却让她觉得格外开心。她抬起头,刚好对上顾景渊的目光,他的眼神里满是真诚的欣赏,没有半分虚假的奉承。

两人站在石桥上,杏花雨还在簌簌落下,落在他们的肩头,落在他们的发间。河面上,几片花瓣随着流水缓缓漂远,远处传来小贩的吆喝声,还有河边洗衣妇人的谈笑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

顾景渊看着眼前的苏晚卿,她的眉眼在杏花雨的映衬下,像是蒙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让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他忽然想起自己再过几日就要动身去长安参加科举了,心里顿时涌上一股不舍。他知道自己家境贫寒,前途未卜,实在不该对这样美好的女子生出不该有的心思,可他控制不住自己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落在她身上。

苏晚卿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异样,轻声问道:“顾公子,你怎么了?可是有什么心事?”

顾景渊回过神,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再过几日,我便要去长安参加科举了。只是…… 盘缠还没有凑够。”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脸上露出几分窘迫。他已经向乡下的亲戚借遍了,可凑来的银子还不够路上的花销,更别说在长安的食宿了。

苏晚卿听到这话,心里顿时一紧。她早就知道顾景渊家境不好,却没想到他连赶考的盘缠都凑不齐。她看着顾景渊窘迫的样子,忽然想起自己妆匣里还藏着五十两银子 —— 那是她这几年绣活攒下的积蓄,本是打算用来翻新绣坊的。

她没有丝毫犹豫,从腰间解下一个绣着缠枝莲纹的荷包,打开荷包,将里面的银子悉数倒了出来,塞进顾景渊手中:“顾公子,这些银子你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