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楼下便利店买东西,每次都会把零钱全部投进门口的爱心捐款箱。
无奈最近房租涨价,手头紧张,连着半个月都没有捐过一分钱。
店主王大姐看我的眼神越来越古怪。
同样的商品,给我的份量越来越少。
我买一袋散装瓜子,以前总是装得冒尖,现在只给我装半袋。
买切好的水果,以前一盒能装满,现在稀稀拉拉几块。
我实在忍不住了,问她怎么回事。
她翻我白眼,阴阳怪气地说:"没捐钱就是这个待遇,想要原来的分量就补捐款啊。"
今天更过分。
我买了一盒草莓,十八块钱的标价。
打开一看,偌大的盒子里,孤零零地躺着三颗草莓。
还是那种又小又酸的残次品。
这东西我买了快三年了,每次都是满满当当一大盒。
品质也不错,酸甜适中。
我扫了一眼其他顾客买的,份量都很正常。
我不得不怀疑,是王大姐年纪大了,一时糊涂拿错了商品。
可是,没道理连着半个月都这样。
没错,过去这些天,我买的所有东西份量都在缩水。
只不过,今天的尤其离谱。
现在想想,分明就是故意针对我。
按这个趋势,明天我花同样的钱,估计连一颗草莓都买不到。
我必须问个明白!
听到我的喊声,王大姐慢悠悠地走过来。
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身材略显臃肿。
我压下心里的火气,耐着性子问她:"王姐,这草莓的份量是不是搞错了?以前买都是满满一盒,这次怎么只有三颗?"
她半点客气都没有,甚至还板着脸瞪我。
接着,用她那尖锐刺耳的嗓音甩给我一句:"没搞错,什么价钱对应什么货品。"
我失笑:"可我是按照标价付的啊,刚才都扫码了。"
我把付款记录调出来给她看。
十八元,一分不少。
她连看都没看,就拍柜台。
"少捐款就这个份量,你爱买不买,嫌吃不够就补钱。"
我直接懵了。
原来她是计较捐款的事!
我这人心软,喜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第一次发现这家"心连心便利店"门口有爱心捐款箱时,就被上面"帮助山区留守儿童"的标语打动了。
说实话,这家店的东西并不便宜。
可我看在王大姐一个人带着智障儿子开店不容易的份上,就经常过来照顾生意。
甚至还帮她在朋友圈做宣传,三年来,给她介绍了不少客源。
大家跟我一样,都是善良的人。
都想着,反正要买日用品,那就在这里买,既方便又能做善事。
因此,这家原本生意冷清的小店,愣是被我们这群邻居盘活了。
虽然不能让王大姐发财,但维持母子俩的生活绰绰有余。
而且,我每次买东西都会把找零全部捐进爱心箱。
她对此很清楚,每次都会提醒我不用全捐。
我还是坚持这么做了。
这个习惯持续了近三年,直到半个月前,我把积蓄全部交了房租押金,手头紧张,就暂停了捐款。
第一天没捐时,王大姐的反应就很奇怪。
先是反复问我是不是忘记了什么。
再就是强调商品价格没有变化。
我付完款要走时,还叫住我,问我有没有扫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