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作为一名记忆雕刻师,我每日穿梭于他人的悲欢离合,

直至受雇为一名失忆女子植入甜蜜谎言,

却发现自己记忆宫殿的裂缝中,

藏着与她相同的伤痕。

第一章:记忆的雇工

我是一名记忆雕刻师。这职业不见于任何招聘网站,却始终存在于城市阴影里。别人的记忆是我的雕刻材料,他们的遗忘是我的工作空间。客户们带着破碎的过往或沉重的秘密找到我,我则收费为他们修补、掩藏,或彻底重塑某段人生切片。

工作室隐藏在老城区一栋不起眼的公寓楼内,隔音墙隔绝了外界杂音,也隔绝了多余的情感干扰。屏幕上正波动着一段焦虑的记忆频谱——一位客户迫切想要淡化离婚带来的痛苦印记。我的手指在感应板上轻移,精准地削弱代表悲伤的深蓝色频段,微调海马体反应区的神经信号强度。这工作需格外科心,如同拆解一颗颗精密炸弹,既要抹去痛苦,又不能损伤记忆结构的完整性。

完成后,我靠在椅背上,揉了揉酸涩的双眼。屋内只有服务器低沉的嗡鸣和若有若无的消毒水气味。孤独是这份职业的常态,他人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又退去,我只留下佣金,情感则严密隔绝在外。

这时,加密线路专属的提示音响起。一个陌生号码,优先级极高。

“请问是‘雕刻师’吗?”声音经过处理,冰冷平滑,不带任何情绪特征。

“是我。”我坐直身体。知道这个代号的人极少。

“有一项委托。目标人物:林薇。任务:为她植入一段持续三年的亲密关系记忆。对象是她丈夫,陈哲。具体要求与初始记忆素材已加密发送。预付金已支付一半至您指定的账户。事成后支付另一半。”

我快速浏览传输过来的资料。林薇,二十八岁,三个月前遭遇严重车祸,大脑海马体受损,失去了过去五年的记忆,包括与她丈夫陈哲相识、相爱、结婚的全部过程。陈哲,三十五岁,企业家,资料里的他看起来英俊稳重,眼神里透着担忧与疲惫。医疗报告显示,林薇的记忆缺失是永久性的,常规治疗无效。陈哲不希望妻子带着巨大空白生活,渴望通过我的“非标准技术”,为她重建这三年爱的记忆。

委托合约条款清晰,报酬异常丰厚,是平常报价的五倍。但风险也显而易见:为失忆者植入如此漫长且细节丰富的虚构记忆,犹如在悬崖边行走。

“为什么找我?这类情况,通常建议心理辅助和自然重建。”我谨慎地问。

“陈先生希望妻子‘完整’地回来,而不是用余生面对一个陌生的丈夫和空白的五年。时间紧迫,他需要最快、最彻底的方式。您是业内公认的最佳人选。”对方语气毫无波澜,“您是否接受?”

我沉默片刻。高回报往往伴随高风险与不可知的伦理漩涡。但挑战棘手案例的专业癖好,以及那笔足以让我休息一整年的报酬,最终推着我向前。

“我接受。但需要先与林薇女士进行一次面对面评估,确定她的记忆土壤能否承受植入。”

“可以。会面安排在明天上午十点,海滨疗养院。具体房间号稍后发给您。”

通讯切断。我盯着屏幕上林薇的照片,她脸色苍白,眼神空洞,带着大病初愈的脆弱,像一只迷失的鸟。陈哲的手紧紧握着她的手,传递着担忧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