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裂痕奖学金**
深夜十一点,生物楼实验室的灯还亮着。
许彤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将最后一组实验数据录入电脑。她轻点鼠标,保存文件夹命名为“许彤_毕业课题_最终版_20250314”。这个文件夹里,是她连续三个月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晚上十一点才离开实验室的成果——关于某种植物抗逆基因表达调控的初步发现。这是她保研申请的核心材料,也是她从县城考进这所985高校以来,第一次独立完成的完整课题。
窗外月光清冷,照在她洗得发白的帆布鞋上。她轻轻合上笔记本电脑,起身准备离开。经过张昊的工位时,她习惯性地多看了一眼。
张昊是生物系学生会主席,也是她的男朋友。他们在一起快一年了,从最初他在迎新晚会上主动帮她搬行李,到后来一次次在她实验失败时陪她重做,再到他当着全系师生的面说“许彤是我见过最努力的人”,这段感情曾被许多人称为“励志佳话”——寒门学霸与天之骄子的双向奔赴。
他的电脑屏幕还亮着,登录着学校内网系统。许彤本想替他关掉,却无意间瞥见一个熟悉的文件名:“张昊_国家奖学金申报材料”。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开了附件。
心跳骤然停滞。
那份申报材料中的实验数据图,赫然就是她刚刚整理完的成果。图表被重新排版,坐标轴做了“优化”,但原始数据点、统计方法、甚至她为了验证结果特意标注的异常值处理方式,都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作者署名栏写着:张昊(第一作者),许彤(第二作者)。
“这不可能……”许彤的手指微微发抖。
她记得昨天下午,张昊说要“帮忙看看格式”,借走了她的U盘。当时她没多想,毕竟他已经是保研推免的热门人选,而她还在为面试资格挣扎。他说:“彤彤,咱们是一体的,你的成果就是我的成果。”
可现在,这份“成果”成了他申报国家级奖学金的资本。
手机震动,是张昊发来的消息:“还没走?我在楼下等你,生日宴快开始了。”
许彤深吸一口气,把情绪压下去。她不能闹。明天就是系里保研资格初审的截止日,她需要张昊帮她找导师签字,也需要他在学生会那边“通融”一下她的社会实践分。
她关掉电脑,快步下楼。
校门口的“云顶”餐厅灯火通明。这是张昊为庆祝自己获得“优秀学生干部”和“国家奖学金提名”办的宴席。许彤走进包厢时,掌声雷动。系里的同学、学生会的干部、甚至几位年轻讲师都在场。
“许彤来了!”张昊笑着迎上来,搂住她的肩,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今天是我们俩的高光时刻。”
许彤勉强笑了笑,坐在他身边。
酒过三巡,张昊开始讲述他的“奋斗史”——如何平衡学生工作与科研,如何带领团队拿下省级竞赛,如何在繁忙中坚持学术理想。他说得慷慨激昂,台下频频点头。
许彤低头切着盘中的牛排,刀叉与瓷盘摩擦出细微的声响。
就在这时,张昊的手机屏幕亮了。
一条微信弹出,没有头像,昵称是“小太阳”。
> **小太阳**:考官名单搞定了,我爸已经把名单发给李教授了,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