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宣武烽烟

中和三年的暮春,汴州城外的麦田刚泛出浅黄,空气中却飘着挥之不去的血腥气。朱温勒住胯下的乌骓马,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望着远处被叛军焚毁的村落,浓烟像条黑蛇缠在天际。

“将军,斥候来报,黄巢部将尚让已率三万兵马逼近陈州,沿途劫掠粮道,咱们囤积在西华的粮草恐难保全。”副将霍存策马赶来,甲胄上还沾着未干的血渍。

朱温眯起眼,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的横刀。这把刀是去年在兴平之战中从黄巢麾下将领手中夺来的,刀鞘上的鎏金早已被战火磨得斑驳。他想起三年前在同州归降唐朝时,节度使王重荣握着他的手说“朱将军骁勇,他日必成大器”,可如今朝廷的粮饷迟迟不到,麾下将士已近半年未得足额粮米。

“传我将令,命朱珍、李唐宾率五千精兵驰援西华,务必守住粮道。你率两千人巡视汴州周边,扫清散兵游勇,若遇流民,尽数带回城中安置——记住,不可劫掠百姓。”朱温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霍存领命而去,朱温调转马头,望向汴州城的方向。城墙在夕阳下泛着青灰色的光,城门处往来的百姓都行色匆匆,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惶恐。自黄巢起义爆发以来,中原大地早已是生灵涂炭,他从一个贫苦的沙陀少年,一路厮杀到宣武军节度使,靠的不是朝廷的恩宠,而是手里的刀和麾下兄弟的性命。

回到节度使府时,掌书记敬翔已在堂中等候。案几上摊着一张地图,密密麻麻标注着各路兵马的动向。敬翔见朱温进来,连忙起身行礼:“将军,长安送来急件,宰相郑畋奏请陛下,命您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合围黄巢主力。”

朱温拿起急件,目光快速扫过,眉头渐渐皱起。李克用的沙陀骑兵骁勇善战,可此人素来高傲,与自己素有嫌隙。去年在陈州解围战中,两人就因粮草分配之事险些刀兵相向。

“李克用那边有回信吗?”朱温问道,将急件扔在案上。

“尚未收到,不过据河东来的细作回报,李克用近日正大肆招兵买马,似乎有意扩充势力。”敬翔低声道,“将军,如今黄巢虽势衰,但余部仍遍布中原,朝廷虚弱,各路藩镇都在伺机而动。咱们宣武军地处中原腹地,四面受敌,若不早做打算,恐难长久。”

朱温沉默良久,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那棵老槐树。去年他亲手栽种的槐树,如今已抽出新枝,可这乱世之中,人命却不如草木坚韧。他想起幼年时,父亲早逝,母亲带着他和兄长在刘崇家为奴,受尽屈辱。那时他就发誓,定要出人头地,再也不受人欺凌。

“敬书记,你随我多年,可知我心中所求?”朱温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敬翔愣了一下,随即拱手道:“将军胸怀大志,非池中之物。如今乱世,正是英雄崛起之时,若能扫平群雄,安定天下,便是苍生之福。”

朱温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安定天下?谈何容易。朝廷昏庸,藩镇割据,黄巢虽败,可这天下的战火,怕是一时半会儿熄不了。我朱温能有今日,靠的不是朝廷的赏赐,而是麾下兄弟的血汗。若朝廷不能给我足够的支持,那这宣武军,便只能靠我自己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