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贾母叹口气:“宫里娘娘的事,是头等大事,便是艰难些,也不能省俭,失了体面。家里再紧一紧,总还是能支撑的。”

王熙凤忙笑道:“那是自然,便是砸锅卖铁,也不能委屈了娘娘。只是孙媳想着,这银子还得花在刀刃上,有些开销能省则省,有些地方或许能想想别的法子”

她话说得漂亮,但眉宇间那点愁色没散。

果然是钱不够用了。

这时,王熙凤又提到一个庄子,说那里的管事抱怨收成不好,佃户也不够勤快,年年如此。

我觉着机会来了。

趁着她们话音稍顿的空隙,我好奇插了一句:

“凤姐姐,那个庄子,为什么收成总不好呢?是地不好,还是种子不行?或者活的人偷懒?”

贾母是诧异,王夫人蹙眉,邢夫人则事不关己地端着茶。

“哎哟,我的宝兄弟,如今也关心起这些来了?庄户上的事,复杂着呢,哪是一两句话说得清的。”

我又接着说

“我也说不清,就是瞎想。既然收成不好,老是罚那些人也没用吧?”

“比如,跟他们说好,今年多打下来的粮食,可以自己多留一点。”

“谁负责的地块收成最好,年底就多给些赏钱。”

“他们为了自己多得,干活会不会更卖力些?”

我尽量把“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这些词包装成大白话,听起来像是小孩子异想天开的想法。

说完,我又赶紧补充了一句,看向贾母,:“老祖宗,我就是胡乱说的,是不是不对?”

屋子里安静了一瞬。

王熙凤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看着我的眼神变得有些不同。

贾母也愣了愣,随即拍着我的手笑道:

“哎哟,我的宝玉儿,病了这一场,倒是长出点不一样的心思来了?

“这话听着虽孩子气,细想起来,竟有几分道理。凤丫头,你说呢?”

王熙凤回过神来,立刻笑道:“可不是嘛!老祖宗,宝兄弟这话,虽是孩提之言,却点醒了我。”

“以往只想着弹压催促,倒忘了这‘以利驱之’的法子。若是许他们些好处,说不定真能调动起积极性来,这倒是个新思路!”

她半真半假地夸道:“宝兄弟这莫非是病中开了窍了?竟能想到这上头去!”

王夫人也微微点头。

邢夫人撇撇嘴,没吭声。

这话起效果了。

它不像一个整天吟风弄月的公子哥能说出来的,但又没超出他们的理解范围,只是提供了一个他们平时不会去想的视角。

“我就是随口胡说,凤姐姐别笑话我。”

“这怎么是胡说!”王熙凤笑道,

“赶明儿我就试试宝兄弟这法子去!”

贾母更是高兴,把我搂在怀里心肝肉地叫:“好好好,我孙儿长大了,知道想事了!”

我又坐了一会儿,听她们又说了会儿话,

直到我觉得差不多了,才起身告辞。

第一步,算是卖出去了。

没引起怀疑,反而留下了个“病后开了点窍,偶尔能说点有用的话”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