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这很好。

有了这个开头,以后我再做点出格的事,说点出格的话,他们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搞钱,找靠山,改变命运这些事,得一步一步来。

5.

没过几天,府里果然热闹起来。

下人们都在传,姨太太一家子从金陵来了,车马行李一大堆,真是气派。

当天晚上,贾母就设了家宴,给薛姨妈接风。

我跟着贾母过去,一进屋子,就看见一个穿着体面、面容富态的中年妇人,正拉着王夫人的手说话,想必就是薛姨妈了。

旁边站着个少年应该是薛蟠。

再旁边,是个穿着淡雅的姑娘,低眉顺眼,模样周正,不用说,肯定是薛宝钗。

一番见礼,热闹寒暄。

薛姨妈果然如书中写的,说话周到,透着生意人的精明和亲戚间的热络。

薛蟠显得有些局促不安,眼神乱瞟。

宝钗倒是落落大方,言行得体,挑不出一点错处。

我按着礼数叫了“姨妈”,

对宝钗点了点头,叫了声“宝姐姐”。

我能感觉到,王夫人和薛姨妈的目光,时不时地在我和宝钗之间打转,那意思,再明显不过。

宴席上,气氛热络。

薛姨妈开始夸宝钗,什么“懂事”、“稳重”、“针线女红样样拿手”,然后又叹气,说就是这孩子心思重,为她哥哥操心,为家里操心,云云。

王夫人也是夸我,虽说还是那些“聪明”、“孝顺”的老话,但特意加了一句:“就是如今病了这一场,倒像是开了窍似的,前儿还跟他凤姐姐说起庄子上的事,竟说了几句在理的话。”

贾母听了也高兴,跟着夸了两句。

我心里门儿清,这是开始为“金玉良缘”造势了。

正好,她们的话题又引到宝钗身上,说她也读了些书,识文断字。

薛姨妈笑着对贾政说:“姨老爷是读书人,学问大,以后还要多指点指点你这外甥女。”

贾政捻着胡须,客气地笑了笑。

我看准这个机会,接话 。

“父亲说,读书明理是极好的。我前几日病中胡思乱想,觉得男儿家此时更该想着如何上进,如何为家里分忧,光耀门楣,才不负皇恩和祖辈期望。若是沉溺于一些微末小事,只怕虚度光阴,也怕惹人闲话,说咱们家只顾着自家热闹,忘了本分。”

这话一出,桌上瞬间安静了不少。

贾政本来只是敷衍地听着家常,我这话直接戳到了他最在意的地方——“上进”、“光耀门楣”、“皇恩”、“本分”。

“嗯,宝玉这话……倒还懂得些道理了。男儿志在四方,确该如此。”赞许地看了我一眼。

王夫人和薛姨妈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贾母愣了一下,随即打圆场笑道:“哎哟,好好吃个饭,怎么又说起这些大道理了。宝玉能这么想是好的,但饭也要好好吃。”

我立刻顺势低下头,乖巧道:“是,老祖宗,孙儿知错了。”

经我这么一打岔,那“金玉”的话题是彻底进行不下去了。

王夫人和薛姨妈交换了一个眼神,都有些悻悻然,但也没法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