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林溪感到一阵眩晕,眼中的窑洞景象开始扭曲变化。不再是阴暗潮湿的古窑,而是灯火通明的古代戏台,台下人影憧憧,台上水袖翻飞,舞动的正是那七个无面瓷伶的造型,每个瓷伶身后都连着无数细密的、发光的金线,没入虚空……

“林溪!你怎么了?”陈启注意到她的异常,赶紧扶住她。

章浙南却看着窑壁上的符号和那些失控的影子,恍然大悟:“我明白了!这些符号不是镇压,是保护和隔绝!这些东西能放大和显现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并通过‘影’表现出来!古代匠人怕它们影响心智,才封存起来!”

他转向林溪:“你是不是最近情绪波动很大?”

林溪愣住,想起近期工作压力和家庭琐事导致的焦虑和低落。

陈启也反应过来:“所以视觉异常是大脑处理情绪信号时被干扰了?它们以人的情绪为能量?”

仿佛印证他的话,窑内开始浮现更多模糊的光影,都是片段式的:古老的悲欢、匠人的专注、埋藏时的决绝……无数代接触过它们的人残留的强烈情感,都被激发显现出来。

七个瓷偶在背包里震动得越来越厉害,金色的光丝从缝隙中钻出,试图连接三人的影子。

“必须把‘通道’关掉!”章浙南喊道,“找到核心!”

林溪强忍着头晕目眩,凭着之前幻象的印象,摸索到窑洞最深一处内壁。那里有一个极不起眼的凹陷,形状大小,正与那套瓷偶吻合。

没有犹豫,她将整包瓷偶塞进了那个凹陷。

刹那间,所有的异象——光丝、幻影、扭动的影子——都像被吸入漩涡一样,猛地被拉回瓷偶之中。窑洞内恢复了寂静,只有手电筒稳定的光柱。

那些瓷偶表面的光泽似乎黯淡了一些,静静地嵌在壁中,仿佛本就该在那里。

良久,三人才缓过气来。

“它们不是邪物,”章浙南喘着气说,“更像是一种…容器,或者说镜子。映照的是人心本身的波澜。”

陈启若有所思:“强烈的情绪本身,或许就是一种能量。”

离开前,他们用泥土和石头重新封住了古窑的入口。

回到博物馆,林溪眼中金色的光晕渐渐消退。她提交的报告里,将这套瓷偶标注为“具有特殊历史研究价值的民俗文物”,建议暂缓展出,进行更长期的“稳定性”研究。

窗外阳光炽烈,树影婆娑。 一切如常。

但林溪知道,有些古老的“回响”并未消失,只是重新归于寂静,等待着下一次被心绪的波澜所触动。

而每个人心底,又何尝没有牵着无形之丝的“无面瓷伶”呢?

4 影教秘闻

回到市区的路上,三人都沉默不语。车窗外,龙泉的街景缓缓后退,雨后的城市清新宁静,与刚才古窑中的诡异经历形成鲜明对比。

陈启率先打破沉默:“所以,那些瓷偶...它们能吸收和反射人的情绪?”

章浙南沉吟道:“更准确地说,它们像是一种放大器。将人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光影的形式具象化。古代匠人可能原本是想创造一种能表达复杂情感的戏剧道具,却发现它们的力量超乎想象。”

林溪低头看着自己的手背,那道金纹已几乎看不见,但触摸时仍能感到微微发热:“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能看到那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