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寒夜惊梦入宣和

崇宁五年冬,汴京城飘着细碎的雪子,打在琉璃瓦上簌簌作响。我缩在破庙的草堆里,冻得牙齿打颤,脑子里还嗡嗡响着现代实验室里仪器爆炸的轰鸣声——不过几秒钟,白大褂被火焰吞噬的灼热感,就变成了粗麻布摩擦皮肤的刺痒。

“咳咳……”剧烈的咳嗽让我蜷起身子,怀里揣着的半块发霉麦饼硌得肋骨生疼。这已经是我穿越到北宋的第七天,从最初对着铜镜里那张蜡黄干瘦的脸崩溃大哭,到现在能面无表情地啃着带霉斑的食物,只花了三天。不是我适应快,是汴京城外的冻饿尸体,让我不敢有半分矫情。

我叫苏清和,穿越前是宋史研究所的博士生,主攻北宋末年军事与经济。那天为了赶《宣和年间财政危机与军费失衡》的论文,在实验室熬了通宵,却没想到一场电路短路,把我送进了这个我研究了五年的“靖康之耻”前夜。

更讽刺的是,我穿成了一个叫“苏阿翠”的流民,父母早亡,一路乞讨到汴京,眼看就要冻毙在这个冬天。

“轰隆——”远处传来一声闷雷,雪下得更急了。我猛地坐起身,脑子里闪过一个疯狂的念头:我知道历史走向,我知道明年方腊会在睦州起义,知道三年后金兵会第一次南下,知道七年靖康之变,二帝北狩,中原陆沉……

我不能死在这里。我要活下去,还要试着做点什么。

第二章 巧计入军营

想要在北宋末年立足,光有历史知识不够,得有靠山,有能安身立命的本事。我盘点了自己的“穿越优势”:会基础的现代急救知识,懂点简单的化学(比如制碱、做肥皂),还能背出《武经总要》里的城防工事图,甚至记得北宋禁军的布防漏洞——这些在现代是论文里的文字,在现在,可能是活命的筹码。

可一个流民女子,怎么才能接触到能改变历史的人?去投奔王安石的后人?太远;找李纲、宗泽?他们现在还没崭露头角;投靠童贯、蔡京?那是与虎谋皮。

直到某天路过西市,看到禁军在招“炊娘”——负责给军营做饭的杂役,不限男女,只要手脚麻利。我眼睛一亮,咬咬牙,把头发剪短,用锅底灰抹了脸,换上捡来的男装,佝偻着身子混进了报名的人群里。

“姓名?”负责登记的校尉头也不抬。

“苏……苏二郎。”我压低声音,故意让嗓子沙哑些。

“籍贯?”

“濮州……流民。”

校尉扫了我一眼,见我瘦得像根麻杆,皱眉想赶人,我赶紧补了句:“小人会做‘速食汤’,开水一冲就能喝,冬天给弟兄们暖身子最快!还会治冻伤,保证不耽误操练!”

这是我早就想好的说辞。现代的速食汤料我做不出来,但用晒干的野菜、黄豆磨成粉,加点盐和姜末,冲开水就是暖身的汤;冻伤的话,用猪油混合蜂蜜涂抹,比军营里的草药膏管用——这些都是我在破庙时试验过的。

校尉半信半疑,让我当场试做。我手脚麻利地冲好一碗汤,递过去。校尉喝了一口,眼睛亮了:“嗯,是比煮菜快!行,留下吧,去后营灶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