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是那个小可爱啊。

武菱就说有两日没见到了,她过去蹲下身跟妇人平齐,歪着头问她:“你是给你女儿换鸡蛋?她病了?”

妇人抬头见到一张干净清丽的脸,擦了擦泛红的眼角,“你是……楚家的新媳妇吧?我听小苗提过你,她病了两天,原本身子就不好,比别的孩子长得矮……,是我这个当娘的没用……”

说着又要哭起来,武菱不喜欢看人哭,打断了她的情绪。

“你会专门来给她换鸡蛋,很称职了,条件不好也没办法,又不是你故意对她不好让她生病。”

武菱起身去篮子里抓了几个鸡蛋,又把带着路上喝的竹筒拎上,一并塞给妇人。

“这是我给她的,希望她能早点好起来,你可不能偷偷给别人啊,我很喜欢小苗那孩子,又大方又聪明,她会没事的。”

妇人小心翼翼地捧着鸡蛋,眼泪止不住流,武菱让她赶紧回去,小孩子生病了最粘人。

武菱送鸡蛋也没避着人,旁边不少人都瞧见了,一个个神色怪异。

就这么白给了?足足三四个蛋呢,小苗母女确实不容易,但她是不是也……太大方了点?

这么败家的娘们儿,楚牧就不说点什么?

楚牧还真说了,“怎么把竹筒也给她了?”

“唔……我想想啊,竹子不是有韧劲嘛,鼓励她好好养病……”

武菱揉揉眼睛,浅浅打了个呵欠胡编乱造,朝楚牧伸手。

楚牧沉默了会儿,还是牵起来,带着她往家里走。

“乖乖,小楚这媳妇可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当了家,咋还是不知道呢?”

“你们瞧见没她连句解释都没有,小楚脾气也太好了。”

“小楚这是才退下来,手里头还有点,等以后拮据了,这日子……断然是过不下去的。”

幸好不是自己家娶到这么个女人,不然啊,一天能教训她八回!

武菱用鸡蛋换回去的小鸡,也没怎么细致照料,就往鸡窝里一搁。

大鸡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缺吃喝、环境干净,精神状态相当稳定,并没有威胁到小鸡的安全。

这让抽空就去看一眼的楚牧很意外,怎么她养得这么随便结果还挺好?

带回来的鸡蛋,楚牧每天做一个,武菱不肯单独吃,让他要么加水炖蛋羹,要么蛋花汤,两人都能吃到。

剩下的蛋继续攒着换煤油、盐和火柴。

每天都能吃到一口鸡蛋,在村里已经是极奢侈的行为,武菱还挺满足。

又过了些日子,小苗重新出现,还是扎着两个小辫,笑容还是甜甜的。

武菱摸了一把她的脸:“你好了?”

“嗯!娘说是你救了我,让我来给你磕个头。”

武菱眼疾手快一把拽住,“不至于不至于,你娘逗你玩的,你没事了就行。”

然而小苗却很认真地说:“娘没逗我,村里好多小孩子就是跟我一样,一直热一直热然后就没了,我上面有个姐姐,也是这么没的。”

她说她不是小孩子了,懂这些的。

那武菱也不让她磕头,“现在不兴那套,让人看见了咱们都得倒霉,你要想想谢我……”

她想了想,把脸伸过去,“那亲我一下吧。”

小苗不明白,但她很乐意!

还先用袖子用力擦了擦嘴,才在武菱白净细润的脸颊上轻轻亲了一口。

“诶嘿嘿。”

武菱发出了反派的笑声,捏了捏小苗的脸蛋,一本满足。

……

在村子里生活,物资还是匮乏,武菱就盼着楚牧的调令快些来,她也能跟着去更好的环境摆烂。

再不来,她户口就该搞好,得下地赚工分了。

正盼着,有一日小郑指导员和大队长跟楚牧一道回来了。

“楚同志,这是军区政治工作部下发的调令,你有什么需要的我们都会尽力协调配合。”

武菱眼睛一亮,这就,来了?

“楚同志的家也收拾得好,干净,整洁,堪为典范,对了,你去军校学习,按理来说不能带家属,那小武同志……?”

楚牧想让她自己决定,因此当着指导员和队长的面问她:“上面让我去军校学习,虽然规定上不能随军,但我能想办法申请,你是想要在村里还是跟我一起去?或者如果你想回娘家,我也可以请队长帮忙。”

大队长顺着点点头,态度十分客气:“对的对的,这个忙必须帮。”

“我肯定跟着你走啊。”

武菱笑得温温柔柔,他要不打算带自己去,头给他扭掉。

好在楚牧是真的单纯问她意见,听她这么说,并没有异议。

武菱很好奇楚牧要怎么想办法,小说里可没说,都是描写主角的,对配角只寥寥几句交代一下背景啊经过啊,翻片儿就在军校了。

但楚牧并没有说,她也就懒得问,反正只要能去就好了嘛。

转天全村的人都知道,楚牧要当军官去深造了,还会把他媳妇也带去。

当夜不少人晚上辗转反侧,嫉恨这种天大的好事儿怎么就没落在自己身上?

杨婶头一个冲过来道喜,嘴里反反复复地“哎呀哎呀”,也说不出点实质的话来,一遍遍提自己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之类。

一转头,杨婶把淡定的武菱拉到旁边:“你咋能还跟着去呢?你会点啥啊?可不好给小楚添乱,他日后是要做大事的人,你听婶子的劝,就在村里安安分分地等着,队上看在小楚的份上肯定亏待不了你。”

她也算是在为武菱考虑,就算她念过几年书又如何?出去还不是会被人笑话?倒不如就留在队里,至少不会让她饿着,楚牧肯定也会往家里寄钱寄东西,又安稳又舒服,不是很好?

武菱却摇头,“他说他有法子,我跟他结了婚肯定能在一块儿就要在一块儿。”

“你这丫头怎么不听劝呢?你真以为外头那么好啊?”

“好不好的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反正肯定比在村里,天天稀饭红薯窝窝头要好,在这儿就算手里有钱都买不到东西,可憋屈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