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红泥小火炉火锅店的后厨,永远弥漫着一股浓郁的牛油香气,混着花椒和辣椒的辛烈,在燥热的空气里翻腾。江伟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正埋头处理着刚送来的新鲜毛肚,手指粗糙有力,动作却精准得像在操作什么精密仪器。水珠顺着他利落的短发滑落,滴在深色的工作裤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王琳就是在这样一个闷热的夏夜,撞进了这片烟火里。她刚被店长领进来,身上还带着外面街灯的光晕,怯生生地站在厨房门口,眼神里带着点不安和局促。“江师傅,这是新来的服务员王琳,湖南来的,以后多照看着点。”店长拍了拍江伟的肩膀,转身又被前厅的呼喊声拉走了。

江伟抬眼,目光在女孩身上短暂停留。十九岁的年纪,个子不算高,皮肤是南方姑娘特有的细腻,只是脸色有些苍白,眼睛很大,却像蒙着层雾气,看得人心里有点发沉。他“嗯”了一声,算是打过招呼,继续低头处理手里的毛肚,刀背敲击案板的声音规律而沉闷。

王琳攥着衣角,站在原地没动。这是她离开湖南老家后的第三份工作,前两份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长久。爸妈的电话还在脑海里回响,无非是让她回爸爸重组的家,或者去妈妈新嫁的城市,话里话外都透着同一个意思——找个条件好的人家嫁了,彩礼能帮衬弟弟/妹妹一把。她胃里一阵翻腾,强忍着才没让眼泪掉下来。

“第一次来火锅店?”江伟的声音突然响起,打断了她的思绪。

王琳吓了一跳,连忙点头:“嗯,以前在电子厂待过。”

“这里累,规矩多,”他把处理好的毛肚放进保鲜盒,推到旁边,“但只要肯干,没人欺负你。”

这句简单的话,像一颗投入冰湖的石子,在王琳心里漾开细微的暖意。她用力点了点头:“我会好好干的。”

往后的日子,王琳渐渐熟悉了火锅店的节奏。她手脚麻利,嘴也甜,很快就适应了前厅的工作。只是偶尔遇到难缠的客人,被刁难几句,她会偷偷躲在后厨的角落,偷偷抹眼泪。每次这时候,江伟总会“恰好”端着一盆刚切好的水果或者一盘刚出炉的小酥肉经过,把东西往她手里一塞,什么也不说,转身就走。

那盘温热的小酥肉,或是那碗切得整齐的水果,成了王琳灰暗日子里的微光。她开始留意这个沉默寡言的后厨师傅。他话不多,甚至有些木讷,可干活极其认真,切的肉片薄厚均匀,摆的盘也规整好看;他会在收工后,默默把前厅散落的椅子摆好;会在下雨天,提前把门口的防滑垫铺好;会在新来的洗碗阿姨搬不动大盆时,不动声色地接手。

王琳的心,像被锅里慢慢煮沸的汤,一点点热了起来。她想起自己的初恋,那个陪她走过整个青涩年华的男孩,在她十九岁生日那天,用一条暧昧不清的短信和三年感情说了再见。那天她一个人在出租屋里哭到天亮,爸妈打来电话,关心的却只有她什么时候能“稳定下来”,好帮衬家里。

“想什么呢?”江伟的声音又在身边响起,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糖姜茶。

王琳回过神,眼眶还红着,慌忙摇头:“没、没什么。”

江伟把姜茶递给她,眉头微蹙:“刚才那个客人的话,别往心里去。”

她刚才被一个喝醉的客人说了几句难听话,委屈劲儿还没过去。接过那碗温热的姜茶,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一直暖到心里。“谢谢江师傅。”她小声说,声音有点哽咽。

“叫我江伟就行。”他顿了顿,补充道,“我99年的,比你大五岁。”

王琳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是这段时间以来第一个真正轻松的笑容:“那我叫你伟哥吧?”说完又觉得不妥,脸一下子红了。

江伟也愣了,随即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弯,算是默认了。

他们的关系,就在这锅沸腾的红汤和日复一日的相处里,悄然发生着变化。江伟会在王琳上晚班时,等在店门口,说“顺路,一起走”;会在她来例假时,默默在前厅的茶水台备上红糖;会在她被爸妈的电话逼得喘不过气时,拉着她到店后面的小花园,听她语无伦次地倾诉。

王琳知道了江伟是陕西人,家里是军人世家,他自己也当了五年兵,退伍后不想靠家里,才出来找工作;知道了他话少是因为习惯了部队里的沉默,却把所有关心都藏在行动里;知道了他看似坚硬的外壳下,藏着一颗极其细腻的心。

江伟也知道了王琳的难处。知道她爸妈各自重组家庭,把她当成可以换取利益的工具;知道她那段无疾而终的初恋,在她心里留下了多大的伤口;知道她那么努力地工作,只是想攒够钱,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以后有我。”在一个下着小雨的夜晚,送王琳到出租屋楼下时,江伟突然开口,声音低沉却坚定。

王琳抬头看他,路灯的光晕在他脸上投下柔和的阴影,那双总是没什么表情的眼睛里,此刻盛满了认真。她鼻子一酸,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不是委屈,而是积攒了太久的委屈终于有了可以安放的地方。她扑进江伟怀里,紧紧抱住他,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江伟的身体僵了一下,随即轻轻回抱住她,手掌笨拙地拍着她的背,像安抚一只受了惊的小动物。“别怕,”他说,“以后我护着你。”

他们在一起的消息,很快在火锅店传开了。有人祝福,也有人觉得不合适——一个沉默寡言的退伍军人,一个敏感缺爱的南方姑娘,怎么看都不搭。但他们不在乎,依旧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用眼神交流,用行动关心,把日子过得像锅里的汤,慢慢熬出了醇厚的味道。

江伟会把自己攒的钱分一半给王琳,让她存起来,说“以后用得着”;会在休息时带她去公园,教她打军体拳,看她笨手笨脚的样子,嘴角扬起难得的弧度;会在她想家又怕回家时,认真地说“我的家,以后就是你的家”。

王琳会学着做湖南菜,虽然总被辣椒呛到,却乐此不疲,只为了让江伟尝尝她家乡的味道;会把他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像部队里那样;会在他偶尔因为退伍后的落差而沉默时,安静地陪在他身边,握住他的手。

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王琳的爸妈就找来了。先是爸爸带着重组家庭的妻子,在火锅店门口堵住她,唾沫横飞地让她跟他们走,说已经给她找好了人家,彩礼能给弟弟买婚房;没过几天,妈妈又带着新丈夫找上门,说她“翅膀硬了”,忘了小时候是谁把她养大的,逼着她跟他们回去,帮衬刚上小学的妹妹。

“我不回去!”王琳躲在江伟身后,声音发颤却异常坚定,“我的事,我自己做主!”

“你个死丫头!白眼狼!”妈妈气急败坏地想冲上来拉她,被江伟拦住了。

江伟个子高大,往那里一站,自带一股军人的气场。“她已经成年了,”他看着王琳的爸妈,眼神平静却有力量,“她的选择,你们应该尊重。”

“你是谁?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王琳的爸爸怒道。

“我是她男朋友,”江伟一字一句地说,“以后,我会照顾她。”

那场闹剧最终以王琳爸妈的咒骂告终,但他们撂下的话,像一根刺扎在王琳心里——“你要是不回来,就永远别认我们!”“我们就当没生过你这个女儿!”

王琳躲在江伟怀里哭了很久,她渴望家庭,渴望父母的爱,可现实却给了她最残忍的一击。江伟什么也没说,只是抱着她,轻轻拍着她的背,像每次她受委屈时那样。

“王琳,”等她哭够了,江伟才开口,“跟我走吧,离开这里。”

王琳愣住了,抬头看他。

“我联系了以前的战友,在陕西那边有个工作机会,包吃住,”江伟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我们去那边,重新开始。没有他们的打扰,我们自己攒钱,自己买房,自己建一个家。”

王琳看着他,看着这个沉默却永远用行动给她依靠的男人,眼泪又掉了下来,这一次,是感动的泪。她用力点头:“好,我跟你走。”

他们没敢耽搁,当天就辞了职,收拾了简单的行李,买了最早一班去陕西的火车。离开的那天,天还没亮,火锅店的同事来送他们,塞给他们一包包的零食和路上吃的干粮。

火车启动时,王琳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城市,心里没有不舍,只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江伟握住她的手,掌心温暖而有力。

“别担心,”他说,“到了那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王琳靠在他肩上,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嘴角慢慢扬起笑容。她知道,未来的路或许依旧会有坎坷,但只要身边有这个男人,有这份踏实的温暖,她就什么也不怕了。

就像火锅店里那锅永远沸腾的红汤,无论加多少食材,经历多少翻滚,最终沉淀下来的,都是最醇厚、最温暖的味道。他们的爱,也是如此,在生活的烟火里慢慢熬煮,最终成为彼此生命里最坚实的依靠,最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