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站起身,将笔记本小心地收进那个洗得发白的背包里,转身,默默地离开了交易大厅。身影单薄,却挺得笔直。
身后,是仍在持续的数字灾难和人性浮世绘。
看着他消失的背影,先前嘲讽最凶的那个人,张了张嘴,最终什么声音也没发出来,只是眼神里的轻蔑早已被一种巨大的惊愕和难以理解所取代。喧嚣依旧,但那片角落的沉默,却在此刻重得压人心魄。
那沉默,并非空无,而是仿佛蕴藏着一条汹涌暗河的、深不可测的幽潭。
这个故事,便要从这沉默的源头,从那幽潭的最深处,开始讲起。
第一章: 困局与遁甲
窗外,城市的霓虹早早亮起,勾勒出繁华的轮廓。但这光芒,却照不进这间位于老旧小区顶楼、只有不到十平米的出租屋。
屋里闷热难当。盛夏的余威被低矮的屋顶牢牢锁住,一台小小的、噪音比风力还大的二手风扇徒劳地摇着头,吹出的风都是热的。空气中漂浮着方便面调料包浓烈而廉价的香气,以及书本纸张特有的陈旧味道。
王子钰坐在一张吱呀作响的书桌前,桌角用几本厚厚的旧书垫着,以保持平衡。桌上,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亮着,显示着复杂的K线图和技术指标,但他的目光却并未聚焦其上。他的手指快速地在手机计算器上敲击着,眉头越皱越紧。
房租800,水电煤预计150,饭费必须压缩到每天15块,一个月就是450……他还欠着同学300块……上个月那支短线股判断失误,割肉出来又亏了700……计算器的最终数字,像一个冰冷的嘲讽,刺得他眼睛发涩。
还差整整六百块。而距离下个月父母勉强寄来微薄生活费的日子,还有二十天。
00年出生的他,刚刚走出大学的象牙塔。不同于许多同学要么深造,要么家里早已安排好出路,他来自一个遥远的、经济滞后的山村。父亲腿脚不便,母亲多病,能供他读完大学已是竭尽全力,甚至背上了债务。毕业意味着不能再向家里伸手,意味着他必须立刻在这座纸醉金迷的大城市里活下去。
“活着”,这个词听起来简单,真正压到肩上时,却沉重得能让人喘不过气。他做过家教,发过传单,当过餐厅小时工,但那些收入如同杯水车薪,甚至无法让他在支付了最基本的生活开销后,还能剩下钱去购买一件像样的衣服参加招聘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两个白领在咖啡馆谈论股票,言语中透露着一天赚取他一个月生活费的轻松。像无数被贫困逼到墙角又渴望迅速翻身的年轻人一样,他仿佛看到了一线曙光。他省吃俭用,用最后一点钱开了户,一头扎了进去。
然而,市场的残酷超乎想象。K线、MACD、KDJ、布林带……他拼命学习那些复杂的技术指标,研究财报,关注新闻,但投入的微薄资金就像扔进大海的小石子,连个响动都听不见,更多的时候是在一次次“追涨杀跌”中被无情吞噬。所谓“价值投资”需要本金和时间,他两者都没有。他需要的是快钱,是即刻的回报,而这,恰恰是市场最难以给予、也最危险的东西。
焦虑像藤蔓一样缠绕着他,越收越紧。夜深人静时,他甚至能听到自己内心因恐慌而发出的嗡鸣。难道真的要放弃,灰溜溜地回到那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让父母的期望和多年的苦读都化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