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少年的脸色变了变,突然抓住沈砚之的手腕。他的手很凉,沾着点墨痕,蹭在她的手背上,竟像生了根似的,晕出朵小小的墨梅——和铜炉里烟晕出的形状,一模一样。

“沈姑娘,你看。”少年把自己的左手伸出来,他的手腕上,也有个墨梅印记,只是比沈砚之的深些,花瓣已经完全舒展开了。“这是‘墨契’,你爷爷和我爷爷订下的。”

“墨契?”

“就是用笔墨做的约定。”少年的声音低了些,“我爷爷以前是你爷爷的徒弟,跟着你爷爷学做墨。五十年前,他们一起做了批还魂纸,想用来记雾巷的事,可后来出了点意外,纸被锁了起来,我爷爷也走了。临走前,他说要是有一天,雾巷的雾变浓了,就来砚记找还魂纸,找守铺子的人。”

沈砚之看着手背上的墨梅,忽然想起祖父箱子里的一本旧账本。账本的最后一页,写着几行字:“庚子年,与阿砚制还魂纸百张,藏于柜中。待墨契显,付与神谷后人。”当时她不知道“阿砚”是谁,也不知道“神谷后人”是谁,现在想来,“阿砚”应该就是少年的爷爷,“神谷”就是少年的姓。

“你姓神谷?”沈砚之问。

少年点了点头:“我叫神谷砚。我爷爷说,我的名字,是你爷爷取的。”

沈砚之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酸酸的。她看着神谷砚,忽然觉得他的眉眼有些眼熟——和旧账本里夹着的一张黑白照片上的少年,有几分相似。那张照片是祖父年轻时拍的,身边站着个穿青布短打的少年,应该就是神谷砚的爷爷。

神谷砚从怀里摸出个小布包,里面是三枚银元,放在柜台上,“现在,能把还魂纸给我了吗?”

沈砚之看着那三枚银元,银元上的花纹还很清晰,是民国时的样子。她忽然明白,神谷砚说的“三天前”,可能不是现在的三天前——或许是另一个时间,另一个雾巷。祖父说的“该来的人”,就是他。

她伸手摸向腰上的钥匙,红绳在指尖绕了两圈。里层柜台里的东西,终于要交给该交的人了。

“你等一下。”沈砚之转身走向里层柜台,铜锁上的铜绿已经有些厚了,她把钥匙插进去,轻轻一转,“咔嗒”一声,锁开了。

柜台里铺着层青布,布上放着个木盒,盒子是紫檀木的,上面刻着墨梅的图案。沈砚之把木盒拿出来,放在柜台上,打开盒子——里面是卷纸,和神谷砚手里的纸一模一样,边缘泛着银光,只是这卷纸更旧些,纸角有些发黄。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