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华佗深吸一口气,触摸着胸前的听诊器,看着镜中陌生的自己,喃喃自语:“既来之,则安之。医道永存,无论今古。”

2 初试现代医术

诊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位身着香奈儿套装、手提名牌包的中年妇人走了进来。这是她第三次前来就诊,前两次的诊治都未能根除她的顽疾。

"李医生,我这头痛的毛病又犯了,比上次还厉害!"妇人揉着太阳穴,精致的妆容掩不住痛苦的神色,"这两天疼得夜不能寐,吃了止疼药也不管用。"

华佗示意她坐下,注意到她先将一个厚厚的红色信封放在桌上,这才缓缓入座。

"一点心意,李医生,这次务必帮我彻底治好。"妇人推了推信封,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暗示。

华佗皱眉看着那个红色信封,虽不明其确切含义,但直觉这不是什么正当之事。他将信封推回妇人面前:"夫人不必如此,待吾先为夫人诊脉。"

随行的护士小刘见状,急忙打圆场:"王太太您太客气了,李医生一定会尽心治疗的。"说着悄悄对华佗使了个眼色。

华佗不予理会,专注地将三指搭在妇人腕间。脉象浮紧而数,如琴弦紧绷,显是风寒之邪未除,反而入里化热。再看舌苔,舌红苔薄黄,确有化热之象。

"夫人头痛可是搏动性疼痛,遇热加重,遇冷稍缓?且伴有口干欲饮?"华佗问道。

妇人连连点头:"正是正是!特别是到了下午,头就跳着疼,太阳穴砰砰的。"

华佗心中已有论断。此乃风寒未解,郁而化热,上扰清窍所致。前两次诊治虽用了祛风散寒之药,却未顾及化热之变,故疗效不彰。

"先用这个测下血压吧。"小刘拿起血压计,熟练地绑在患者手臂上。

华佗看得专注,只见那布带充气后逐渐收紧,患者手臂微微颤动,不禁关切问道:"此法可会伤及血脉?"

"不会的,很快就好了。"小刘看着仪表,"158/92,比上次又高了点。"

华佗虽不懂这些数字的含义,但明白这是在测量气血运行之势。他注意到妇人面色潮红,呼吸急促,显是气血上逆之象。

"夫人近日可曾受凉?或是情绪有较大波动?"华佗细问。

"哎哟,李医生您可真神了!前天晚上空调开太大,早上起来就头疼得厉害。再加上公司里事多,着急上火的..."

华佗虽不知"空调"为何物,但推断应是受寒之源。他正欲开口,却见小刘递来一张印有表格和文字的纸张。

"这是处方单,您开个葛根汤加减吧。"小刘小声提醒,"王太太这是老毛病了。"

华佗心中一震,这时代竟也知道张仲景的葛根汤?他略一思忖,认为此证适合用葛根汤加石膏、菊花清解里热。

他接过那支不用蘸墨就能写字的笔,在纸上挥毫写下:葛根四钱,麻黄三钱,桂枝二钱,芍药二钱,甘草二钱,石膏一两,菊花三钱,生姜三片,大枣四枚。

小刘接过处方,眼睛顿时睁大了:"李医生,您怎么用繁体字了?而且这剂量单位...我们现在都用克了。还有麻黄,现在限制使用,要写'制麻黄',用量也不能超过9克。"

华佗心中暗惊,面上却保持镇定:"近日练字,习惯了。依你之见,当如何修改?"

在小刘的帮助下,华佗将处方改为:葛根12g,制麻黄9g,桂枝6g,白芍6g,甘草6g,生石膏30g,菊花9g,生姜3片,大枣4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