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林深停下脚步,看着黑影消失的方向,心里的不安越来越浓。他回头看了眼桌上的座钟,零件散落一地,那张泛黄的纸片躺在齿轮中间,像一张来自地狱的请柬。

第三章 三点十七分的秘密

黑影走后,林深和陈曦立刻报了警。警察来了之后,在院子里和房间里搜查了一圈,没发现任何线索,只在西厢房的锁孔里发现了被撬过的痕迹。

“应该是有人撬锁进过西厢房,”负责办案的张警官说,“你们想想,西厢房里放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吗?”

陈曦摇摇头:“我不知道,西厢房一直是锁着的,我爷爷说里面放的都是旧家具,没什么值钱的。”

林深想起老人昨天的反常,突然说:“张警官,我怀疑我爷爷的失踪和一座钟有关,就是桌上的那座黄铜座钟。”他把座钟的来历、老人拆钟时的反应,还有那张纸片的内容都告诉了张警官。

张警官拿起纸片看了看,又看了看座钟:“‘三点十七分’?这个时间有什么特别吗?”

林深和陈曦都摇了摇头。张警官把纸片收好,说:“这样吧,这座钟我们先带回警局,让技术科的人检查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你们也别太担心,我们会尽快调查。”

警察走后,林深和陈曦坐在院子里,一时无话。过了很久,陈曦才开口:“我爷爷从来没跟我说过这座钟的事,也没提过我大爷爷失踪的细节。你说,这座钟会不会和我大爷爷的失踪有关?”

林深想了想,说:“很有可能。纸片上写着‘1947年’,你大爷爷就是1947年失踪的,时间对得上。而且你爷爷昨天问我祖父的名字,可能他认识我祖父,这座钟说不定是我祖父和你大爷爷之间的东西。”

“你祖父是什么人?”陈曦问。

林深摇摇头:“我不太清楚,我祖父去世得早,我父亲也没跟我说过太多他的事,只知道他以前是做古董生意的,经常去外地。”

两人决定去老城区的档案馆查查1947年的资料,看看能不能找到陈默失踪的线索。档案馆在市中心,里面堆满了旧报纸和档案,灰尘味很重。

他们找到1947年的《市志》,翻到“人物失踪”部分,果然找到了陈默的名字:“陈默,男,二十二岁,钟表匠,1947年7月15日失踪,失踪前最后出现的地点是老城区的时计堂(原地址)。据目击者称,失踪当天有两个穿黑色风衣的男人来找过他,之后陈默便再也没有出现过。”

7月15日?林深心里一动,他掏出手机,查了一下1947年7月15日的天气——那天是暴雨,和昨天的天气一模一样。

“你看这个,”陈曦指着档案里的一张照片,“这是时计堂原来的样子,和现在的铺面差不多,就是门口多了个招牌,写着‘陈记时计’。”

照片上的时计堂门口站着两个男人,一个是年轻的陈默,另一个是个中年男人,穿着长衫,眉眼和林深有几分相似。

“那是我祖父!”林深惊讶地说,“他怎么会和你大爷爷在一起?”

档案里没有更多关于两人关系的记载,只说陈默失踪后,他的弟弟陈守(也就是修表匠老人)接手了时计堂,一直经营到现在。

林深和陈曦走出档案馆,心里的疑团越来越多。林深的祖父和陈默是什么关系?1947年7月15日,他们在时计堂里发生了什么?那两个穿黑色风衣的男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