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光明小学崭新的塑胶跑道上。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校园里洋溢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和家长们如释重负的叹息声。
五年级三班的班主任李雯站在教室门口,微笑着迎接每一个学生。她注意到许多家长手里都拿着一个相同的白色袋子,上面印着“新世纪教育出版社”的字样。
“李老师,这套辅助教材真的非买不可吗?”张浩然的妈妈忍不住问道,“一套要580元,而且这才只是语文和数学两科。”
李雯保持着她职业性的微笑:“浩然妈妈,这是教育局推荐的优质辅助教材,内容与课本完全同步。虽然是自愿购买,但课堂上会用到。”
类似的对话在不同班级的教室门口重复着。有些家长毫不犹豫地付了钱,有些则面露难色,但还是掏出了手机扫码支付。
在校门口,一辆黑色轿车缓缓停下。教育局副局长赵建国与光明小学王校长握手寒暄。
“这批新教材反响如何?”赵建国低声问道。
“家长们都很支持教育工作。”王校长笑着回答,“第一批已经预定出去了80%。”
赵建国满意地点点头:“明年全市推广的计划就看你们的成效了。”
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1
五年级三班的教室里,45个学生整齐地坐着。班主任李雯正在分发新课本和那套白色的辅助教材。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有一套新的辅助教材,是由教育局统一推荐的《全能学习丛书》。”李雯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兴奋,“这套书内容非常丰富,有同步练习、单元测试、还有拓展阅读...”
教室后排的陈小雨盯着那摞厚厚的辅助教材,小声对同桌说:“又要做这么多作业啊。”
李雯听到了嘀咕,但选择忽略。她继续介绍:“这套书是我们课堂上的主要辅助材料,希望大家好好使用。”
下课铃响后,孩子们涌出教室。在校门口,家长们纷纷接过孩子手中沉甸甸的书包。
“怎么这么多书?”刘晓薇的爸爸刘明皱眉问道。他是个普通的公司职员,妻子去年下岗,家庭经济本就拮据。
“老师说都要用,”晓薇嘟着嘴,“而且那套白皮书要580块钱呢!”
刘明的心沉了一下。这才开学第一天,已经交了学杂费300元、校服费450元、午餐费800元,现在又来了580元的辅助教材费。
另一边,企业家张浩然的妈妈赵琳干脆利落地付了钱,还额外订购了英语版的辅助教材。“只要能提高成绩,花点钱算什么。”她对身边的家长说。
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弟马小强的父亲马建军则站在缴费处前,反复数着口袋里皱巴巴的钞票。他昨天刚交完房租,手里的钱根本不够。
“老师,能不能...”马建军话还没说完,负责收费的教务处老师就打断了他:“没关系,可以先交一部分,剩下的下周补上。”
马建军红着脸,掏出所有的现金——327元5角,小心翼翼地问:“这些够先押着吗?”
周围几个家长投来同情的目光,也有人不屑地撇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