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

教师办公室里,李雯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她刚批改完昨天的作业,现在又要准备明天课堂上要用的辅助教材内容。

“李老师,三班的辅助教材费收得怎么样了?”年级组长周老师走过来问道。

“还有五个学生没交,其中马小强家只交了一部分。”李雯如实汇报。

周老师皱眉:“你得催一催,教务处说这周必须全部收齐。教育局那边要统计数字。”

等周老师走后,对面的数学老师王鹏低声说:“听说这套教材是副局长赵建国亲自抓的项目,出版社那边给了他不少好处。”

李雯惊讶地抬头:“不会吧?”

“怎么不会?”王鹏冷笑道,“你算算,全市多少学生?一人平均500元,这是多大的蛋糕?学校每卖出一套能拿30%的回扣,教育局拿20%,剩下的归出版社和...”

“王老师!”周老师突然出现在他们身后,“不要散布不实信息。”

王鹏立刻闭嘴,假装埋头批改作业。周老师瞪了他一眼,转身离开。

放学后,李雯正准备回家,在停车场遇到了音乐老师苏倩。苏倩眼睛红肿,似乎刚哭过。

“怎么了苏老师?”李雯关切地问。

苏倩哽咽着说:“学校要求每个学生买一套价值380元的音乐辅助教材,包括CD和乐器模型。我们班有个孩子家境特别困难,我向周老师反映能不能减免,被骂了一顿,说我不支持学校工作。”

李雯叹了口气:“我也为难。明明说是自愿购买,但课堂上又要用,这不是逼着所有孩子都得买吗?”

“我听说,”苏倩压低声音,“这套教材的定价远高于成本,教育局领导和学校领导都有分成。就连我们老师,每推销一套也能拿到10%的提成。”

李雯愣住了:“我们有提成?我怎么不知道?”

“你看下工资条,这个月会多一笔‘教学辅助津贴’。”苏倩苦笑道,“我宁愿不要这钱,也不想逼着孩子买那些根本用不了几次的教材。”

回到家,李雯果然在邮箱里看到了工资条,上面确实有一项“教学辅助津贴:845元”。她算了算,正好是她班上已交教材费的10%。

李雯坐在沙发上,感到一阵恶心。

3

周末,刘明家气氛凝重。

“又得要500多?”刘晓薇的妈妈李娟看着缴费通知单,眉头紧锁,“这学期已经交了2000多了,还没算平时的补习班费用。”

刘明叹气:“老师说课堂上要用,不买不行啊。”

晓薇在一旁写作业,插嘴道:“而且今天数学课,王老师就让买了辅助教材的同学做上面的练习题,没买的只能看书。”

“这不是区别对待吗?”李娟气愤地说。

“能怎么办?总不能让孩子在课堂上干坐着。”刘明无奈地摇头。

相比之下,张浩然家则是另一番景象。赵琳不仅买了全套辅助教材,还额外聘请了大学生家教辅导孩子使用这些材料。

“妈,太多了,根本做不完。”张浩然抱怨道。

“做不完就挑着做,”赵琳不以为然,“钱不是问题,关键是别落后于人。”